芷兰阅读之家

第十六章 西王母真身图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白玉石碑上有一副图,图上刻画了一个怪人,她头发蓬松,还插着鸟羽,有豹子那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图上之人看不出性别,黄千山之所以肯定她是女的,是因为他见过这副图,很多人也都见过,图中之人就是西王母。

西王母亦称金母、瑶池金母、王母娘娘,她是掌管刑罚和灾疫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后人都倾向将王母描述成慈祥的女神,却都不述其真身。

顾长天饱读诗书,不会不认得王母,他见到白玉碑后啧啧地说:“古虢国国王可真大胆,天下间的王陵莫非都是将大臣葬在四周,当作陪陵,可他居然敢用西王母做陪陵,将神葬之,难道不怕遭天谴?”

黄千山也摸不透这位古虢国的国王想些什么,也许是他疯掉了,胆敢将王母当做自己的臣民葬在山下,莫非他自诩是更高的天神?古时候的人特别迷信,谁都想死后成仙,没人敢随便侮辱天神,惟独一次就是历史有名的暴君纣王侮辱女娲的那次,结果被人传说因此灭国。黄千山看着西王母真身图,心里忽然想起,西王母居于昆仑山上,若此山被人侵占,此人会不会疯狂地认为西王母就是他的臣民?据多本古书记载,西王母曾住在王屋山上,王屋山既为西王母所居,王屋山或为王母山的变音,王屋山正是昆仑山的主峰。

古时所指的昆仑山,后人一直不知其所在,有说祁连山、于阗南山、青藏高原、国外等几处说,人们也一直认为《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只有一个。黄千山有位考古界的朋友,他对上古历史非常痴迷,他认为古代的昆仑山不只一个,《山海经》中的昆仑山应该有两个:一个是以天山为中心的东昆仑,一个是以王屋山为中心的西昆仑。因古代族迁名随之习俗,两昆仑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都有相同的山名、水名和国名,都记录在一本《山海经》中,所以会产生混乱。

由于东昆仑的时代比西昆仑的时代更加古老,《山海经》的记述因此而语焉不详,真正描述东昆仑的只有《海外南经》中的一条,文中叙述与昆仑山相邻的方国是岐舌国。《海外南经》说岐舌国在昆仑山之西,岐舌国不见于史。物类之中,惟蛇信岐出,意者先哲造字,大概那国崇拜蛇类,故以此名。黄千山听他的朋友提起过,天山的主峰曾有一群族人居住,他们所饲养的红蛇极为古怪,不知其名,大概就是舌岐国之后,而“舌”通“蛇”,也许并不是巧合。

黄千山盯着西王母的真身图,他又想起朋友说过,除了舌岐国,其余地方都是描述西昆仑的所在。《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就凭这一句,已能大致明了《海内西经》中的昆仑在周先王故地的晋南,王屋山处于山西以南。后稷为周先王,后稷葬在今晋南稷山县,全国只此一处,别无分地。

《山海经·海内西经》还有一说:“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昆仑山在西胡西。”说明昆仑山紧挨着大夏。大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地在晋南,方位是明显的。自1978年以来,经过数次考古发掘,在山西襄汾县7.5公里处,发现了陶寺遗址,它是我国中原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南北宽约1500米,东西长达7000米,总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出土物中最早的树轮校正年代为4825年,最晚的树轮校正年代为3620年。遗址年代相当于尧、舜时期,证明了这里是夏文化的发祥地,昆仑出现在这里也决不是偶然的。

西王母为昆仑山赫赫大名的女主人,“王母”当是“母王”也是“女王”的倒写,“西王母”即西方的女王的意思。卜辞中有“东王母”的记载,如殷虚卜辞有东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空战帝 万人迷omega幸村 媚骨娇嗔(重生) 美人妻女侦探司空月儿 反派认女主作师尊[穿书] 重生归来:玄学千金在线打脸 在柯学世界重建三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