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卷一 宣和六年 第015章 大相国寺(下)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宜奴伴奏过,那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哪怕普通演奏,也能多赚些钱来,岂不更好。

以前可是有过这种先例。

当时的东京上厅行首李师师在白矾楼小唱,临时出了缺。于是便找了一个普通的乐师顶替,哪知道那乐师因此,鱼跃龙门,身价倍增。

有了这个先例,自然让许多人,生出无限遐想。

玉尹倒不急着找人,而是漫无目的的在广场四周溜达。或是驻足观看杂耍,或是聆听乐师演奏。那乐器五花八门,有一些在后世,已经失传,玉尹也仅仅是听说过名字,却未见过真人演奏。而今,算是开了眼。

心中的抑郁,似乎舒缓许多。

耳闻乐声此起彼伏,让他仿佛回到了前世幼年时,随父亲到处拜访名家的场景。

父亲常说:恨不能重生于宋。

玉尹也说过:若能回到古代,定为一大幸事。

而今,他真的回到了古代,而且重生于宋。不管两年后,开封府会遭受怎样的战火肆虐,可是在这一刻,他完成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梦想。

酒劲儿渐渐缓解过来,玉尹兴致勃勃,四下观察。

忽然,他停下了脚步。

却见在广场一侧的台阶下,一位布衣老者,正在手拉二胡,颇为惬意。

在宋代,二胡名为嵇琴。

早在唐代时,二胡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名为胡琴,又叫做奚琴,是流行于北方的民间乐器。在大多数场合下,这种乐器不登大雅之堂。可是因其音色低沉,适合演奏悲呛的情感,也能奏出气势恢宏的场面,所以在北方民间,颇受欢迎。而到了宋代以后,二胡又改名嵇琴。此时的二胡,已经开始渐渐走入宫廷,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喜爱。

沈括的《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年间,曾有教坊伶人名徐衍,于宫宴之上演奏嵇琴。哪知道才开始饮酒,弓弦就断了一根。这徐衍也的确是个嵇琴大家,居然只凭着一根弦,便将一首乐曲演奏完毕。

这若是没有极高的技巧,根本无法做到。

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嵇琴上宫宴,也代表着它的地位,不断提高。

老者的技艺,并不算高明。

一曲奏毕,并未得到太多人的关注。但玉尹觉得,这老人更多是自娱自乐,根本就不在意是否有人关注他的演奏。而令玉尹为之感兴趣的,还是老人所使用的那只二胡。感觉着,与后世二胡,已极为相近。

只是,一些后世二胡演奏的技巧,在宋代还未出现。

这也就不免令老人的演奏,显得有些呆板,失去了不少声色……犹豫了一下,玉尹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走上前去。

“老人家,小底可否一观此琴?”

小底,是开封方言,大致就是‘小子’的意思。这是一种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对话的俗语,也是一种尊敬的表现。

老人抹去额头碎汗,笑呵呵道:“怎地,官人也好嵇琴?拿去看就是。”

玉尹连忙道谢,从老人手中,接过嵇琴。

这只嵇琴,绝对是一只好琴。琴筒用上等乌木所制,呈六角形形状。琴皮为蟒皮所制,能令发音沉厚圆润,性能稳定。最让玉尹好奇的,莫过于琴弦。这只二胡的琴弦,比他记忆中大多数琴弦要粗,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弓子使用上等紫竹所制,而弓毛却是用最适合的白马毛鞣制而成。

做工精细,显示出非凡的手艺。

这种纯手工所制的嵇琴,在后世可不多见。

“看官人这架势,也是个好琴之人。

何不在这里奏上一曲,说不得能使人心情舒畅。小老儿就是这样,每当烦闷,就走一曲,而后心情大好……呵呵,小官人要不,试一试?”

试一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学霸开始 怎么还不哄我[娱乐圈] 重生成O,我在星际传播华夏文明 开局穿越六零,他靠双手发家致富 先婚后爱:闪婚老公100分 锦衣异闻录 绿光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