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7、分歧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说这说明什么?”

朝堂下没有人开口。

“这就是时令!”李世民得意的说道。

“现在盖苏文祸国殃民,高句丽的百姓都等着我大唐去解救他们呢?如果我们不去做,这就叫违背时令!你们说愚蠢不愚蠢?”

自认为天才的人,有时真的会变成蠢材!

在李世民看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懂得这个道理,因为他是皇帝,是住在很多人命运的皇帝,可是他忘记了一点,皇帝也是人。

只要是人就会有无法克服的弱点!

“朕意已决,出兵辽东,关于这件事还得自己筹划详细的方案!退朝!”李世民起身回到了内宫。

朝堂里,留下很多人立在原地,对于刚才皇帝陛下说的话,久久不能释怀。

……

8、先头部队,挺进!

出兵辽东的方针已经定下,李世民为此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这个时间段足有将近一年的时间。

首先,他针对高句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研,这个问题他找到了已经退休在家的宜州刺史郑元壽,因为郑元壽曾经跟随隋炀帝杨广讨伐过高句丽,相比较而言比较熟悉高句丽的情况。

郑元壽根据自己的经验,向李世民提了两点忠告:

1、辽东地处偏远,粮食运送相当困难。

2、高句丽擅长防守城市,不可能速战速决。

郑元壽虽然没有明确反对李世民远征辽东,但从他提的忠告来看,郑元壽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隋朝在辽东的惨败,他有着切肤之痛,所以他不希望李世民重蹈杨广的覆辙。

可是,李世民并没有听进郑元壽的话,就像在朝堂上对朝臣信心百倍时的样子一样,他只告诉了郑元壽一句话:现在的大唐不同于隋朝,你就等着听好消息吧。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郑元壽的这两点忠告都应验了,唐朝和隋朝的结果相差并不远。

其次,为了确保本次作战万无一失,李世民决定在自己统帅兵马出征之前,让先头部队先来个“前排进攻”。

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李世民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沧海道行军总管,中郎将常何为副总管率领江淮、岭南、三峡等地区的水军四万,战船五百艘,并在长安、洛阳地区招募士卒三千余人,出莱州横渡黄海,直插高句丽首都平壤。

同时诏命兵部尚书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总管,率领步兵六万人以及早就投降唐朝的兰州、河州的突厥骑兵,共计八万人向辽东进发。

而且为了保险起见,他还诏命奚、契丹、新罗、百济等属国,分道进击高句丽,从而形成一张网,牢牢的罩住高句丽。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李世民这次远征高句丽的策略和当年的杨广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水陆并进,形成前后包围的态势,让高句丽首尾不能兼顾。

坦白的讲,进攻高句丽没有比这种战术更加对头的了,但是为什么杨广会惨败呢?

答案只有一个:战术是战争的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李世民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这个道理我想信他一定明白,只是此时的他实在太想证明自己,以至于认为只有战术对头就可以大获全胜。

殷鉴不远,就在去年!隋败之痛,犹在眼前!

只是李世民的眼睛现在已经被那虚无缥缈的“胜利”二字所遮掩。

两只拳头已经狠狠的击向了对方,他坚信依靠“前排进攻“的威力,可以严重削弱高句丽的抵抗力,而等到自己出征的时候,前面将是一片坦途。

李世民笑了,笑的以至于有些高傲!

杨广,你在辽东的惨败,我会为你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嫁给铁哥们 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星际] 神医丑女:囤货流放有空间! 豪门后妈种田日常 综影视:社恐万人迷是只小魅魔 南北朝那些事儿3:乱世枭雄卷 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