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2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家,以这种傲慢、简单的态度对待外国人,也就注定了本次修约事宜不可能会有好结果。

咸丰四年(1854)二月,英国公使包令发照会给叶名琛,希望双方能够见个面。叶名琛虽然同意见面,但条件是必须在广州城外的洋行,而包令坚持要在城内的官署,双方各不相让,最终没能形成统一意见,此事不了了之。

英国人明白叶名琛的这种反应,其实就是在逃避修约,为此包令联合美国公使麦莲决定另辟蹊径,发照会给两江总督怡良要求会晤,但是也遭到了怡良的拒绝,理由是包令没有携带国书,而且条约里也没有“两江总督与各国公使议事之说”。一直到五月二十日(6月15日),麦莲在昆山会见怡良时,要求修改条约,允许长江通商,甚至表示只要清政府同意这个要求,他们可以协助镇压太平天国。怡良依旧不为所动,表示麦莲应该回去继续找叶名琛去反映,毕竟修约事宜是广东钦差大臣管理的事务,自己不能越权。

咸丰皇帝得知英美公使先后向叶名琛和怡良提出修约的消息后,指示军机大臣“唯各国通商事宜,向归两广总督专办”,也就是说修约事宜除了叶名琛之外,所有大臣全都不得插手。而且他还谕令怡良、吉尔杭阿等有关大臣,对于公使的要求,必须予以拒绝,千万不要被他们的谬论所蛊惑。

六月九日(7月3日),英国公使包令在上海会晤江苏巡抚许乃钊,要求修改条约,许乃钊允诺包令可以向皇帝陛下奏明此事。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句话,许乃钊被咸丰皇帝以办理夷务不当为由而革职,任命吉尔杭阿为江苏巡抚。

有了许乃钊的前车之鉴,除了叶名琛之外,所有人在面对三国公使时,都回避修约事宜。从六月到九月,三国公使一直没有停止修约的努力,他们先后向怡良、叶名琛、吉尔杭阿提出修约请求,从江苏到广州、香港、上海都留下了公使们的足迹,他们甚至宣称要向咸丰皇帝申诉,即使这样也没能得到些许回复。

吉尔杭阿在汇报中认为,应该再派一员钦差大臣会同两广总督妥为查办。如果洋人说得有道理,不妨就同意修约;如果认为洋人们的说法荒谬,干脆就直言拒绝。

吉尔杭阿的意思就是,皇帝陛下不要模棱两可,因为他深知如果把洋人们惹恼了,他们是会架上大炮的。但咸丰皇帝依旧是不置可否,这一点我们从他的谕旨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到:

该抚身任封圻,安内攘外,责无旁贷,独不可折之以理,而必待钦派重臣,朕又安用汝等督抚为耶?

这就是典型的踢皮球行为了。吉尔杭阿等大臣看到皇帝陛下即将发怒,全都不再表态。咸丰皇帝也以为洋人们吃了几次闭门羹,自然就会消停下来,但是他显然低估了公使们的意志力。就在咸丰皇帝下达谕令的同一天,英国公使包令、美国公使麦莲以及法国使馆秘书哥士耆,带领三百名士兵乘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要求到天津或北京直接和咸丰皇帝商谈修约事宜。

在咸丰皇帝看来,洋人们此时来真是分不出眉眼高低。要知道咸丰四年(1854)的时候,咸丰皇帝正在为如何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而烦心不已,现在洋人们又来添乱,他的烦躁情绪又一次陡然而生。他坚决不允许直隶总督桂良出面和洋人们见面,命令桂良做好天津的防务工作。同时谕令天津总兵双锐、长芦盐政文谦先后到大沽口听取意见,指示他们面对洋人们的时候要端正态度,要不卑不亢,正确开导他们,杜绝他们对大清帝国的觊觎之心。

双锐和文谦因为有许乃钊的前车之鉴,所以面对包令等人时,都是一口回绝修约之事,搞得洋人们很是无奈。不过英国通事麦华陀倒是表现出了强硬姿态,表示如果天津官员不代奏皇帝陛下商谈修约事宜,那么以前双方所定的各项条约都算作废,列强们将重新与清政府订立条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学霸开始 怎么还不哄我[娱乐圈] 重生成O,我在星际传播华夏文明 开局穿越六零,他靠双手发家致富 先婚后爱:闪婚老公100分 锦衣异闻录 绿光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