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84.第84章 地主和模范(求收藏、推荐)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劳作,那是绝对不情愿的,但现在身边再也找不到使唤的人了,这可咋办呢?于是,其中很多头脑灵活的家伙,就不再搞农业了,索性把资产拿出来去投资工商业,这些人都申请更换了城市户口,全都进城办厂经商去了,科社党对于民族工业一向很扶持,在政策上都有优惠。

不过,还是有很多对工商业不熟悉的,抱有疑虑的,或这辈子就只想搞农业的人。这部分人继续呆在农村,但也让他们想出了偷懒的法子,那就是科技。

既然他们有较多的本钱,自然可以购买更多先进的科技产品,比如汽车、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插秧机、自动饮水机、投料机等等各种交通工具、农业机械和畜牧养殖机械。一家人当然不够买齐所有的东西,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现在一家子最多也就十几亩地。但他们很快就接受了科社党推出的“合作组”制度,十几家或几十家组成“合作组”,凑份子买齐所需的机械、车辆。

于是,这么一来二去的,这些“地主村”居然成了国营农场之外最先实现机械化农业的地方,而这些人也很快尝到了科技的好处。在农技站的指导下,无论是田间作业,还是畜禽养殖,全都大获丰收。虽然现在自己的土地比过去少了,但算下来居然收入还比以前高。这让他们大感惊讶之余,也不由对科社党越发信服和认同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以前的亩产普遍都只有几十斤到两百斤的程度,靠收地租又能收多少?就算一亩地收二百斤,一千亩地也才收二十万斤,就算收一半的地租也才十万斤,而这些收入还不是全都能拿到手的,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不说,还有应付清廷官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要知道,税吏们收税摊派的时候,首先找的就是这些地主,除了极少数奢遮的大地主,可以不买地方官吏的帐,一般的中小地主根本跑不了。这么七折八扣下来,虽然他们比普通农民过得滋润,但要说有多好,那恐怕也不见得。

尤其是“摊派”,这玩意儿可是专为士绅地主们准备,一般的屁民可没资格“享受”。被摊到破产的地主,可不在少数。还有“官役”,也就是把各种差事,诸如徭役、收税等差事“承包”给地主们,让他们去收税和组织劳役,要是搞不好就得自己贴钱。

这活听起来不难,但农民可不并都像某些宣传资料上说的那么纯良质朴,抗租抗税的从来就没少过,并不是每家地主都养了武装家丁、职业打手的。遇到这种事情大多数就只能抓瞎,更别说那些实在交不上的,或者逃税逃役的,那就更没办法了。被“官役”逼得破产的地主士绅,也是毫不少见。当然这种“官役”对于那些没节操的“土豪劣绅”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反而是发财的手段。这也是清末以来,“劣币驱逐良币”,乡村士绅逐渐劣化的重要原因。

但现在就不一样,科社党取消了所有的苛捐杂税,以及最让地主士绅们害怕的摊派和劳役。农业税只有三成,虽然名义上税率比清廷的正税高(俺大清从来就不是靠正税过日子的),但其他稀奇古怪的苛捐杂税、摊派都没了,就连几千年一贯制的徭役都被废除了,负担反而要少得多。

加上各种科社党政府提供的良种、化肥、农药,现在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产出千斤,要是再用心点,亩产一千四五百都不在话下,就算一家只有十几亩地,可收个二万斤不在话下,交了正税也有万多斤归自家,这完全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畜禽、水产养殖等各种副业,这些都是有各种良种,又有现代化的养殖方式,以及营养丰富的混合饲料,和防止疫病的药物。再加上各种科技产品的运用,一年下来收入是种田的几倍还多。

所以,在最早就行三农革命的川东、湖北一带,十个模范村里面起码有七个是“地主村”,就一点不奇怪了。当然在宣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峡谷父能量 重回末世,炮灰小姑姑带飞原女主 我的卡组无敌 药香娘子:夫君,别动 快穿宿主她乐于助人 宝贝儿,咱们再婚 我是小道士5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