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四十一章 红军阿哥慢慢走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今晚在聚子角休息。明天一大早,和老乡问问路。地图毕竟是地图,具体的路线,还得打听下。如果有老乡带路,那就再好不好过,到对岸侦察更有把握。

夜色中的聚子角,看上去就五六户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家家户户都有电灯。

“指导员,你看?”欧旭江虽然当了班长,但在老班长面前,还是先征求意见。

“殳建设!”巫山没答话,直接叫人。

“到!”

“你带个人去问问老乡,这附近有没山洞什么的,大家在里面过夜。”巫山摘下军帽,帽子上的水开始往下滴答,都淋湿了。

“是!”

这个活跃的小伙子,马上就挺起胸膛消失在夜色中。

“指导员,要不咱唱个歌?”欧旭江的声音有些颤抖,看来这小子冻得难受。

“还是别的,”巫山摇摇头:“这里有老乡,大过年的,吵得让他们不安生。”

黑暗中,看不到他的表情,应该是在默默点头。

“同志们,”巫山也不想大家站在细雨中无所事事:“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我的老家,很穷。那里啊,一般的人家都没有电灯的。”

说道这里,他有意停顿了下。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开始声音还很小,看到领导没制止,逐渐声音大了起来。

一个说:“啊?班长,不,指导员老家也是这样啊?我们那里也是呢,我家就没有电灯。”

另一个说:“对呀,我们那里也没有,不过大队长和大队书记家安上了。”

“那能不安吗?”听得出是钟大有的声音,家里有大队书记的父亲,自然要辩护:“大队的领导,起来得比谁都早,睡得比谁都晚,还要在广播里喊话。”

一时间,大家都没有接话。这个年代,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所以,钟大有的这句话,也没有人提出反对。

“在我们那里的山上,有一户人家,姓张。”巫山接着讲故事:“老张家世代赤贫,第一胎就是个儿子,起名张发财。可惜,家境并没有因为给孩子的起名而有丝毫改变。张发财六岁那一年,得了重病,家里没钱医治。终于,孩子快要去了。他只有一个愿望,想看看传说中的电灯。当然,老张家一年四季,吃的都是玉米土豆红苕,他也想尝尝米汤是什么滋味。”

讲到这里,巫山的心情很沉重。眼下好多地方,不都是这样吗?

他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孩子的爷爷老张头连夜去了公社,找到公社书记。书记就把自己的废灯泡给了老头,又从口袋里抓了一把米。老张头又连夜赶回家,在路上都不知摔了多少跤,但他始终把灯泡和那把米揣在怀里。回到家,就开始熬粥。电灯用一根麻线吊起来挂在蚊帐上面,米汤也熬好了。等家人把米汤端过去的时候,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灯泡。”

故事在这个年代,到处都在发生。战士们都默不作声,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同志们,”巫山的声音变得沉稳有力:“我们出来当兵,不仅仅是保卫祖国。有一天,我们转业了,回家了。一定记得利用在外面学到的东西,来改变家乡的面貌。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

这整齐的喊声,惹得乡亲们都打开门,探头看着。几家的狗也不停朝这个方向,放声吼起来。真的就像《口技》中描述的: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乡村的狗就是这样,一家的叫,其他人家的也跟着叫起来。

战士们一愣,没想到是这样的情况,接着全部哄笑起来,却引来更猛烈的狗叫声。

气氛变得热烈,驱散了寒冷。大家都热火朝天地讨论起过年的习俗,家里的食物,每个人的话题都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吾名至尊 九天战帝 林风李惠然 出门在外,谁不隐藏亿点点修为 仙朝神捕 我!佛道高僧,魔门女帝求调教 夭寿啦,老祖又又又胡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