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3章 第三案 狗绳的秘密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而着力较轻的位置,索沟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这一种现象被法医称为“提空”。法医经常会这样描述一个缢死尸体的颈部索沟:“死者颈部可见一索沟,绕颈一周。下颌下索沟较深,索沟在耳后提空。”

勒死就不同了。勒死是运用自己或者他人的力量,使得交叉在颈部的绳索收缩,压迫颈部。既然是这个机制,那么被勒死的尸体整个颈周受力是均匀的,所以索沟深浅会基本一致。

除了索沟的明显区别,缢死和勒死还有一个明显不同的成伤机制问题,那就是用力不同。缢死是依靠死者自身重量,其重量可以达到五十多公斤;而勒死是依靠人为用力,其作用力度会小很多。这个机制可以导致两种死法有以下几种尸体征象方面的区别。

1. 颈部损伤。缢死的巨大下垂力,可以导致颈总动脉分叉下部血管内膜出现横向裂伤。而勒死的作用力不是下垂力,而是环收力,所以不会导致血管损伤。

2. 颜面和颅脑的征象。缢死的巨大下垂力会同时压闭颈部的动脉和静脉,导致血液无法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这样就会出现尸体颜面苍白、脑组织缺血的征象。而勒死的力量一般只能压闭靠近体表的静脉,而无法压闭深层的动脉,血液还可以继续通过动脉供应上头部,但无法通过静脉回流。所以勒死的尸体会出现颜面青紫、肿胀以及脑组织淤血的征象。

3. 脊髓损伤。尤其是在突然下坠的缢死案例中,尸体可能出现颈椎脱位、脊髓撕裂的情况,而勒死则不会出现。

除了上述索沟和力量的区别,绳索位置也会有区别。缢死的绳索一般都是沿着下颌走向的,位置较高,所以力量折断的都是舌骨大角和甲状软骨上角。而勒死的绳索位置一般不会太高,都位于喉结附近,所以会导致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纵向骨折。

既然都是机械性窒息,为什么要分清死者究竟是缢死还是勒死呢?

因为这有着非常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分清缢死和勒死之后,就可以判断死者是自杀、意外还是他杀了!

死亡方式的判断不仅要参考法医学意见,也要结合调查、现场勘查的情况。分清缢死和勒死,会给死亡方式的判断带来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请注意以下用词:

缢死,多见于意外和自杀,罕见于他杀。

勒死,多见于他杀,少见于自杀。

有了上面这两句话,大家知道区别两种死因的重要意义了吧。

尤其是在法医判断了死者是缢死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勘查和调查,基本就可以判断死者究竟是死于意外还是自杀。

为什么缢死罕见于他杀呢?用缢死的方式杀人,真的那么难吗?

如图A,这样的身高差距是极为罕见的;如图B,这样的做法势必造成死者背部损伤,可以被法医发现。即便是采用上述两种做法勒死了别人,再伪装自缢的现场,也势必在死者颈部形成两条走向不同的索沟,一样会被法医发现端倪。另外,那个要被勒死的大活人,不知道反抗吗?即使反抗被你制服了,搏斗过程中不会留下伤痕吗?

A

B

有人说了,难道不能把人弄晕了再让他缢死?理论上说确实可以,但是别忘记了,如果是下药迷晕的话,躲不过警方的常规毒物化验。又有人可能会说,用打晕的方法如何?打晕的话,头部会有损伤被发现。

还有人说了,我先把人弄死,再伪装一个自缢现场该不会露馅吧?看过我的书的同学都知道,有个专业名词叫作“生活反应”。颈部索沟有无生活反应,可以让法医们直接判断出缢吊行为是在死者生前进行的,还是在死后进行的。而且,你先把人弄死,总要有个死因吧!你觉得哪种死因不会被法医发现?

所以,天网恢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坟场之书 小护工他总想嫁人[古穿今] 盖世天骄 七零乡间食记 影帝家的四岁小萌娃 黑化值清零中 绝版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