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40章 朝廷封赏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金秋八月,又到了一年一造的收成季节。户县这边的小麦、稻谷、粟米这些常见的粮食作物,已经收割得差不多。

而这个时候,户部尚书宇文新和大司农杨学谨等十多位京官,在这一天都来到了户县这边的一片田野上。他们要亲自见验证,户县的新粮食作物,是否真如年初所提及的那么高产量。

主管大夏朝农桑的大司农杨学谨,也没有顾自己身份,亲自挥动锄头开始挖掘番薯。只见他从垄的侧边大力一锄下去,翻出一大块泥来,泥土里露出不少的拳头大小的番薯。单这一锄,就估计能收得七八斤番薯。

之后,几十个农夫就开始陆续开挖,花了一个多时辰才挖完一亩地。成百个箩筐全都装得满满。

司农寺的人开始称量,户部的人负责核算。经过几番检验,最终得出这一亩地的番薯产量高达三千一百六十六斤。

就连一早做好心理准备的户县县衙众人,也为之而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因为他们估计的亩产大概在二千斤左右,哪里会想到竟然还可以多了一千多斤出来。

当然,在场的郑如健还是一如往昔般淡定。因为他知道他那个时代,亩产五六千斤也不算得上是什么稀奇的事。才三千来斤,实属没什么可激动的。

好一会,大家才回过神来。尤其是第一次见到番薯的众京官,都纷纷围着郑如健以及主要负责种植的陆主簿进行询问。从如何种植、生长时间、种植田地要求、产量、番薯的味道等等都有人提问。

郑如健一一耐心解答,尤其是产量这个问题,更是提高声音说:“并不是每亩地都有这么高产量。一些旱地,如果不善打理,很可能也就一千来斤产量。”

当然,郑如健之所以这样强调,也是为了以后,防范被敌人安给他一个欺骗罪名。

不过,就算是一千来斤产量,也听得他们这些京官感叹不已。大司农杨学谨更是隆而重之的向郑如健作揖,代表大夏朝谢过他从海外带回来这么高产的粮食,让百姓免受饥荒之苦。

作为来到这里最大的京官户部尚书宇文新,这一趟户县之行,除了见证这个高产粮食外,更是想见见这位海外回来的郑如健这个人。

因为他早就从至交好友卢献荣那里听到过那个“春天的故事”,他不但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而且更想认识一下郑如健这个人。

如今见到了郑如健,宇文新感觉到他,说话从容不迫、有条有理。无论是面对他们这样的京官还是那些农夫,都是以礼相待。与大多数的大夏朝人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

更让宇文新感兴趣的是,在计算产量时,带来的五个户部人员计算产量,加起来的速度,竟然都没有郑如健一个人算得快。

如果不是知道自己好友卢县令的谋划,宇文新都开始想要将郑如健提携到户部帮他做事了。

经过在户县这两天的接触,交谈,宇文新已经将郑如健当作了忘年之交。在离开户县的时侯,还念念不忘的让郑如健,将之前看到过的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算术,汇写成小册子,让人带到京城他家。

当宇文新、杨学谨这些京官离开了户县回到京城不到十天时间,郑如健就凭借引入番薯的功劳得到了朝廷的封赏:一个九品散官登仕郎和四名奴仆,外加五十两白银。

郑如健得到封赏,整个李家庄上的人都为之欢天喜地,认为是庄上最大的喜庆日子。为此,李汉也专门摆了个宴席为郑如健庆祝,就连同一里的崔平升里正,陆家庄的陆景明保长等也到来祝贺。

崔平升甚至偷偷的和李汉说,要归还那十亩田。不过郑如健听到后,还是笑着没有答应,毕竟给了出去哪有要回来的道理,这也不是他个人风格。郑如健经过一番的劝说,才算安了崔平升的心,放弃归还那些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少年王成长日志 界神从荒野求生开始 这主播真狗,挣够200就下播 快穿:天选打工人手握炮灰剧本 末世之时间领主 末日降临后我成了发明家 方舟2:从一名奴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