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7章 元之先生走得有点早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太平兴国四年(878年)秋天,24岁的王禹偁参加科举考试,虽然省城解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却没有通过殿试。

王禹偁有些沮丧低落,毕士安再次鼓励、援助。

沮丧低落都是短暂的。这个从磨坊走出来的孩子,注定与众不同,注定内心坚定。他如同刚刚学会飞翔的大鹏鸟,振一振年轻而尚不丰满的羽毛,勇往直前。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30岁的王禹偁终于进士及第,但因没中甲科而与状元、榜眼无缘,以乙科成绩被派往单州成武县(今山东菏泽成武县)任主薄。上任前,毕士安给他找了个书僮,就是弄玉。

官虽然小,但心可以很大,很高远。

赴任前,王县令情真意切地专门写了一篇官场新人工作感言,既是鼓励自己,也是鼓励后学。弄玉看到,王禹偁在这篇《单州成武县主薄厅记》中表达了这样意思:

“君子为官不以位之高下、身之贵贱,在于坚持道义,更要有为民利民的实际行动。圣人孔子当年同样做过中都宰、鲁司寇之类的低级官员。”

“主薄的工作虽然繁琐,但辅助县令与宰相辅助帝王的道理相通。只有深明此理,才会有公心,才会坚定地追求心中梦想。”

看看,王禹偁有一颗多么高远真诚的心。

思路决定出路。因为工作出色,王禹偁一年后就得以擢升。

雍熙三年(986年),王禹偁任苏州长洲知县,相邻的吴县知县是他的同年罗处约。

一天,附近杭州萧山知县李允派人送来一幅图画,《潘阆咏潮图》,请罗处约作序、王禹偁题赞。

这时潘阆在浙江寄居,以卖药为生。但他的诗名已经传遍江浙一带,其中有一首《浙江观涛诗》写得尤其好。萧山知县李允非常喜欢这首诗,请人根据此诗作了幅画,将潘阆的诗题在上面,又将画送来苏州请罗、王二人作序、题赞。

画送来的时候,王禹偁正在生病。

“僮儿,把这幅画先收起来吧。等我稍微有点精神再说。”弄玉就把画收起来。

几天后,病好后,王禹偁展画观看,再细细品读画上的题诗,不仅感叹:“处士之句绝唱也,李公之画好事也,罗君之序乐善也!”于是,他先作了一篇长序来叙述此事经过,又挥笔写下了《潘阆咏潮图赞》:

“天生潘阆,以诗为名。卖药泽国,吟潮海城。

风引鹤领,霜号猿声。天地借意,鬼神以惊。

闻之心骇,诵之骨清。卢肇之赋,但述虚盈。

光庭之论,徒曰纵横。何如一章,穷万古情。

中舍李公,爰徵画工。快自象外,写于图中。

吟态伊何?昂头指空。寒沙暮岛,望月孤鸿。

吟声伊何?含水咽风。秋山虚谷,喷霜晓钟。

笔精墨妙,幽致何穷?凌烟有阁,甘泉有宫。

欲图厥象,必待其功。此诗克成,与勋比崇。

霜缣一开,清风四来。展矣君子,芳尘远哉。

我藏此图,携于上都。朝端人间,其能舍诸?

吴山未泐,浙江未枯。汤汤潮声,与诗名俱。”

其实在此之前,王禹偁就读过潘阆的诗,认为他的诗寒苦清奇,类似于贾岛、孟郊。因为苏杭之间文人很多,人们会争相传诵好的诗文,如王禹偁和罗处约相互唱和的诗就已经在苏杭间流传。想必潘阆也读过王禹偁的诗作,只是二人“闻名未见面”。

雍熙二年(985年),北宋王朝准备第二次北伐,田粮税赋和军费接踵而至,而雍熙三年(986年),长洲受灾,庄稼普遍欠收。百姓几乎交完所有口粮后,全县任务缺口仍达一万七千贯。

当时长洲是江南一小县,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