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26章 临行愁见理征衣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从陈亚药囊中的白芷离开,弄玉来到了宋仁宗朝堂上。这里是词臣集中的地方,她想看看,这回跟着谁历劫。

此时是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这一年,朝廷需要向契丹派出使臣,派谁去呢?宋仁宗很快想到了刚刚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宫判官、判集贤院的夏竦。知制诰就是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对于朝政大事肯定相当熟悉,派他去最合适。

北宋和契丹二十年前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多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事,是兄弟之邦而非敌国。出使契丹,不仅代表着皇帝的信任,同样也将是一段“镀金”经历。可以说,夏竦是交了好运。

然而,当夏竦得知这个消息时,立即奋笔疾书写了一份辞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就声泪俱下地念出了这份上表,表示拒绝出使契丹,让满朝震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只是出趟差镀个金,夏竦怎么就敢拒绝呢?其实,夏竦的理由也很充分,当他说出一句话时,朝堂之上从皇帝到大臣,就已经一边倒地为他站台。这句话是如此说的:

“父殁王事,身丁母忧。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声。”

原来,夏竦的父亲夏承皓恰恰是在澶渊之盟签订前夕与契丹军队交战中殉国的。

尽管宋辽结盟,约为兄弟之邦,但在夏竦个人的眼中,他与辽国,与契丹人有着化解不开的杀父之仇。对于他而言,不可能越过国家展开对辽国的报复,但他有着充分的理由憎恶契丹人,甚至连他们的音乐都听不下去。

当时,朝堂上下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夏竦的高明之处。中国古代讲究忠孝两全,夏竦顾全大局,是对皇帝的忠心,他不忘父仇,拒绝出使,这是尽到了做人子的孝道。大凡忠孝之人,就是朝廷的楷模,夏竦无疑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其实,夏竦此时的态度,绝对是出于父子人伦的天性,并不是作秀,更不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

夏竦因此事赢得赞誉,更因为这份上表写得十分精彩,被认为是当时四六骈文对偶的精绝之作。就连他后来的政敌欧阳修,在文坛的名望更高,对此也夸赞不已。只可惜夏竦的文章散轶太多,包括了这份上表,只留下那一句点睛之笔。

不过,就这一句,也足以让天下人敬佩,也足以让他赢得美名。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名臣,曾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官至宰相,位极人臣。其主要功绩是“历职地方,颇着政绩;措置西北,防卫西夏”,也就是说,他做地方官时,政绩卓越,他防卫边疆时,战功赫赫。

与此同时,夏竦还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情真意切,不假雕饰,堪称早期宋词中的上品,被收录在《全宋词》之中。

夏竦自幼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4岁开始读书,在少年时期就以文采出众而远近闻名。夏竦少年时就很有才华,超迈不群,出类拔萃,写诗作赋,非常敏捷。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家中长辈为了让十一岁的夏竦进一步深造,领着夏竦拜了进士姚铉为老师。

有一天,姚铉给夏竦出了一道写作练习,题目为“水”、体裁为“赋”,限定字数为一万,夏竦想了一阵,于是提笔开始写起了“水赋”,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把“水赋”写出来了,高高兴兴地把习作交给老师姚铉。

姚铉将夏竦的习作扫视了一眼,估算出字数仅有三千,顿时脸上露出了怒色,把习作往夏竦手中一塞说:“不用看了!你为什么不围绕水的前后左右更广的范围去写呢?”

夏竦于是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次恭恭敬敬地把扩写后的“水赋”交给老师姚铉。姚铉一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