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34章 九百里外写岳阳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五十七岁的范仲淹因其主持的“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请求外放。仁宗任命其为资政殿学士,兼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

冬十一月,范仲淹以肺病在身为由,向宋仁宗上表请求解除四路帅任,出任邓州(今河南南阳)知州,以避边塞严寒,仁宗升为给事中、兼邓州知州。

十一月,范仲淹带着病残的长子范纯佑,从邠州南下,到邓州赴任。

谁也不曾料到,范仲淹的这次到来,也让邓州意外得福,延宕不绝的儒家文脉从此深植邓州,葳蕤成林。

对于范仲淹个人来说也是这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邓州,范仲淹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改革没成功,范仲淹却留下了千古诗名。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结构严谨,字字珠玑,文情并茂,气势磅礴。

在邓州写岳阳楼?两地距离九百五十里开外,还写得这么生动传神,仿佛亲身到了岳阳楼,这是怎么做到的?词神弄玉在天宫乐署知道了此文,也想知道原因。

于是,弄玉化身游学的学子,来到邓州州府,求见范仲淹。

范仲淹爱才,早就吩咐手下的衙役、家丁、仆人,如有学子求见,一概通传,不得阻拦。弄玉很顺利地见到了范仲淹。此时,他正在书房读《春秋公羊》。

“范公明鉴,学子弄玉,早听说您的文名,知您知邓州,特来求教!”弄玉深施一礼。

“哦,弄玉?你可会吹箫?”范仲淹笑道。

“范公见笑了!家父学黄老,就给弟子起了这个名字,也是希望弟子在文艺方面有所成就。”弄玉既然敢用真名,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辞。

“见贤思齐,善焉!”范仲淹赞许道。

“范公,弟子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否?”

“公子请讲!”

“我想跟随范公,作您的书童,不知范公可否应允?”

“你可知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经典?”范仲淹没表态,先发问。

“春秋公羊,微言大义!”

“主旨为何?”

“警策后世以名教。依公羊之春秋,王道不兴,故有乱世。治世,唯大一统可矣!”弄玉回答。

范仲淹大吃一惊!没想到弄玉小小年纪,竟有与自己一般的见识,欣然收下他,为自己的书童。

邓州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也是邓姓发源地。位于伏牛山脉南部,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平原沃野,风俗淳朴。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国,公元前678年归楚,因人稠物丰,称穰邑,秦设穰县,隋开皇三年583置邓州。

宋初的邓州,又叫南阳郡,辖穰、南阳、内乡、顺阳、淅川五县,即今南阳市的大部分地区,治所设在穰县,即现在的邓州市。当时出知邓州的,多为朝廷要员,如张永德、赵普、苏易简、寇准、张知白、陈尧咨等,他们或为宰相,或为重臣,或为名将。范仲淹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来到邓州的。

范仲淹到任后,看到邓州“风俗旧淳,政事绝简,心方少泰,病宜有瘳。”于是把寄养在京城妻兄李纮家的二儿子纯仁、三儿子纯礼及女儿也接到邓州一起生活。

范仲淹到邓州上任后,勤于政事,重安抚,轻惩罚,废苛杂,大力整顿风俗,教化民众,当地因而百废俱兴,一派太平景象。

范仲淹主持修建了位于邓州东南隅的百花洲以及春风堂,览秀亭等建筑,逐步使这里成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