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38章 江上往来人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明道二年(1033年),章献太后驾崩,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司谏。

当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的为政之失。

范仲淹虽被太后打击,但也秉持公心,并不嫉恨太后。他言出公允:“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仁宗之功,朝廷应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

仁宗采纳了范仲淹的意见,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

仁宗因章献太后新亡,欲立杨太妃(宋真宗章惠皇后)为皇太后,参与军国大事。范仲淹认为不妥,频立太后有皇帝不能亲政之嫌。仁宗采纳,罢黜太后册名,但称谓不改。

七月大旱,蝗灾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开始却未予理会。

于是,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前往安抚灾民。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警示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

明道二年(1033年)冬,郭皇后误伤仁宗,宰相吕夷简因与皇后有隙,遂协同内侍阎文应、范讽等人,力主废后。

消息传出,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废后不合适,范仲淹也向皇帝进言。

但吕夷简事先命令有司,不得接受台谏章疏,不得上疏入内廷,范仲淹无法向皇帝奏报。

没办法,范仲淹率中丞孔道辅、侍御史蒋堂、段少连等十余人跪伏垂拱殿外,请求召见。

仁宗不见,派吕夷简出来解释。范仲淹等与之当庭辩论,吕夷简理屈词穷,无以为对。

第二天,范仲淹与众人商议,打算早朝之后,将百官留下,再次与宰相谏争。

一行人刚走到待漏院,朝廷诏书下达,外放范仲淹任睦州(今杭州淳安)知州,孔道辅等人也或贬或罚,无一幸免。

景佑元年(1034年)正月,范仲淹(46岁)从京城出发,沿颍水、淮河而下。

如果不算上次为反对太后专政而自请出朝,那么这次是范仲淹第一次被贬出朝,同时也第一次感受到朝堂上的勾心斗角。

范仲淹心中激愤不平,有意让自己的注意力从朝堂之事转移开,放在欣赏眼前的美景上。所以,他以从容的姿态写作了一系列诗歌。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写了他舍命劝谏的情形,“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又有宽慰自己的“不道鲈鱼美,还堪养病身。”《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记录了遭遇风波的险境,劝导妻子儿女不要埋怨,“妻子休相咎,劳生险自多”;同时告诫自己,他日在平安中也要时时想起处于险境中的人,“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四月,范仲淹至睦州任所。睦州临近杭州,境内河流纵横交错,秀丽灵韵;山势连绵,或峻拔奇伟,或清新悦目。风景之美,早已闻名天下。

范仲淹远离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在山明水秀的睦州之地,他的心境也随之豁然。《潇洒桐庐郡十绝》表明他被美景所陶醉、并感到满足的心境,“潇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潇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睦州境内,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交错流过,范仲淹多江边览景之作。范仲淹诗集中的压卷之作《江上渔者》就作于此时: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范仲淹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