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56章 欧阳修的科举路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天圣元年(1023年)秋天,欧阳修正式踏上科举之路,准备实现自己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

那年,他刚好17岁,他在家乡参加随州州试。

州试,又称为“乡试”,是科举时代地方举行的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参加朝廷组织的会试。

欧阳修参加的这次考试有一道题叫《左氏失之诬论》,这对自幼熟读《春秋》的欧阳修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拿到试题后,一挥而就,很快就完成了答卷。但是,让欧阳修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落榜了。因为他一直以为,这次考试自己必中无疑,并且可能要夺得头筹,但是居然会名落孙山。

史载,他这次考试的文章一出,就四方传颂,不胫而走。可是,因为他在写文章时,有个别韵脚超出了官韵的规定范围,考官泥古不化,就将才华横溢的欧阳修给落黜了。

这对欧阳修来说简直是摧残性的打击,因为他又要在这种呆板枯燥的文章里再埋头苦读三年时间。

尽管满腹怨愤,但是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欧阳修痛定思痛后,又在家里发奋用功了三年。公元1026年秋天,经过刻苦攻读,二十六岁的欧阳修再次信心满满地进入考场,这次终于如愿以偿,顺利通过了州试,获得参加第二年春天礼部组织的会试。

公元1027年春天,各地选送的“举人”、“贡生”云集当时首都开封。年轻的随州举人欧阳修第一次来到皇城,既为当时帝都的繁华富足大开眼界,又对自己的春闱考试充满期待。

史载,主持那年礼部考试的考官是着名的西昆派领袖之一的刘筠,他是以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本届考试主考官。经过三场考试,欧阳修以为可以稳操胜券,在考完试后等待发榜的一段时间里,他交结名流,饱览胜迹,只待佳音。

孰料命运再次跟这位青年才俊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甲、乙两榜的进士一千多人中,他再次名落孙山。跟近在咫尺的功名失之交臂,漫漫仕途之路还在煎熬着一代才子。

尽管这次欧阳修没有考取进士,但是跟三年前的随州乡试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这里毕竟是皇城要地,各路精英都云集在这里,他这次考试失败了,但是他的学问才华已经冠盖满京华,跟许多上流社会名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经历两次挫折后的欧阳修老练了不少,也成熟了许多,他决定要像勾践那样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这次,在经过自己的检讨,他终于决定暂时向考场要求的时文低头,寻访时文名师。

经友人推荐,他决定拜时文高手汉阳军知军胥偃为师,学习时文。欧阳修带了两部自己的诗稿和一些文章作为见面礼,胥偃读了欧阳修的文章,拍案叫绝,当即决定收欧阳修为徒。

胥偃对欧阳修循循诱导,殷殷启迪,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给这位年轻才子,欧阳修的时文在胥偃的耐心指导下,进步神速。一年后,胥偃回京述职,顺便领着欧阳修结交社会名流,出席文人聚会,在官宦学者中广为延誉。

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是封建时代最高学府,一般招收七品以上官宦子弟,欧阳修以布衣出身入读国子监,完全归功于恩师胥偃。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这次考试类似于之前各地举行的乡试,考中者就可以直接参加次年春天朝廷礼部组织的春闱。由于欧阳修对时文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所以,这次考试他考得非常轻松,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类似于解元),恩师胥偃也大感欣慰。

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据记载,这次担任主考官的是前状元临川才子晏殊,当时晏殊担任御史中丞(副宰相)。

这次考试的题目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门传说 追逃十二女警 麻烦别来沾边 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我在修真界做亿点小买卖 闺女惨死后,年代老实人爹觉醒了 明天再做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