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73章 十年生死两茫茫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忙碌时还好,一闲下来,人就容易多想。

这一年密州的冬天是荒凉的,只有过年的时候出现过昙花一现的喜庆,苏轼面对的是枯木残雪、萧瑟和孤寂。

他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没有了西湖风光的美丽背景,他的思念也缺少了哪怕是一点点明亮的色彩。

正月十五上元节,苏轼写下《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词的上下两阙分别描写了杭州、密州上元节的情景,以杭州的热闹繁华反衬出密州的荒凉萧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寂寞山城让他一度心情失落,后悔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地方。

正月二十晚上,苏轼的思念终于化成了梦境:家乡的窗前,美丽的王弗正在对镜梳妆。他痴望许久,妻子转过身来,默默无言,满脸泪水……

从梦中醒来的苏轼再难入睡,十年前二十七岁的妻子病逝的一幕再一次令他肝肠寸断。

如今,亡妻远葬千里之外,已是四十岁的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冷落凄清、衷肠难诉,想起他为亡妻亲手植的松树,于含泪挥毫,用他那美妙绝伦的书法写下了千古绝唱《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如果没有后来的作品,苏轼这首词已然属于词作的巅峰之作。

词神弄玉觉得,论情深,古往今来词作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无人能及。

忙碌的工作,能治疗思乡之苦。

对深受儒家积极入世、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苏轼而言,落寞苦闷是短暂的,很快他就重新面对并适应了密州的生活。

在密州两年多的时间里,苏轼忧民所忧、乐民所乐、勤于政事,“朝衙达午,夕坐过酉”,不知疲倦地工作。

有一次,苏轼跟刘庭式沿着城墙根挖野菜,忽然在一丛枸杞旁发现一个用包裹裹着的弃婴。他心痛地捡起弃婴,抱回府中抚养,从中更深地了解到百姓生存的艰难。于是,他下令州府的官员到野外去捡拾弃婴。

苏轼在《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一》中说:

“何人劝我此间?弦管生衣甑有埃。

绿蚁沾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几天时间,密州州府中就收养了近四十名弃婴。

苏轼把这些弃婴分别安排到各家抚养,政府按月给抚养费。

两年内,苏轼救活数十名弃婴。

两年后,苏轼被贬黄州时,还把收养弃婴的经验传授给鄂州太守朱寿昌。

因当时岳鄂民间有“溺婴”的恶俗,许多婴儿刚生下来就被放到水盆里淹死,出生晚的女孩几乎无一幸免。苏轼建议朱寿昌依法禁止溺婴行为,并在黄州成立一个名为“育儿会”的慈善机构,动员人们捐钱捐米救助婴儿。他虽然囊中羞涩,也给“育儿会”捐了十千钱的善款。

此时的苏轼,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朝廷命官,全然没有才子的倨傲和诗人的浪漫。

针对当地“盗贼渐炽”的情况,苏轼及时作《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上书朝廷,对盗贼产生的根源做了精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盗之策。苏轼指出,治盗必须治本,并与治事、治吏相结合,挖掉盗贼产生的根源,才能真正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