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五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流放。张九龄也因用人不当而受到牵连。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朝赵翼这句话,真的很适合张九龄。

从都城长安宰相高位,被贬到荆州做地方官,张九龄却写下了多首流传后世的诗作。

清朝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后世流传甚广,开篇的五言诗便是唐张九龄的《感遇二首》。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张九龄经常登临荆州城楼,尤其是荆州南门城楼,眺望长江、抒发情思,对话先贤、怀古伤今,写下不少此类题材的诗。

张九龄是诗人,自幼聪慧过人,才智超绝,能文善诗。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

张九龄又是贤相,举止不凡,风度翩然。就连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还是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其磊落襟怀,亦因此,张九龄一直被后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更是一位有胆识和远见的政治家。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不被玄宗采纳。后安史乱起,玄宗逃亡路上,忆起张九龄平生之言,悔不当初。更因此,唐玄宗不仅失了江山,还失去了他宠爱的杨贵妃,留下绵绵离恨,无绝期。

张九龄就是这样一位耿直温雅、风骨铮铮的名相,其诗亦如其人,坦荡豪气,不趋炎附势,不媚世厌俗,情辞委婉,朴素遒劲。他清淡诗情,质朴语言,深远的寄寓,一扫六朝绮靡诗风,意义非凡。

荆州城楼上徘徊的明月,见证了这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的徘徊,也见证了他的坚守。

(二)

生于盛世,是幸运的。

贤相之于盛世,则是盛世的幸运。

张九龄作为一位政治家,对开元盛世的贡献不小。

在封建社会,皇帝和宰相是分权而立的。皇帝是最高立法机关、最高司法机关,宰相则是最高行政机关。

宰相从黄帝时期开始,到了唐朝已经经历了很多年,宰相制度与秦汉时期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唐朝的宰相制度是群策制。

唐朝时宰相众多,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协作,更有利于整个朝廷的和谐以及政治的平稳,同时也打击了官员独裁一官独大的现象。

在唐朝宰相众多,其中比较着名的有房玄龄、魏征、狄仁杰、张九龄等,虽然可能也有一些像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人,但是贤能之人的数量明显超过奸臣,这就使得贤能之人能够为大唐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张九龄登进士第。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授秘书省校书郎。他当了几年秘书郎,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门传说 追逃十二女警 麻烦别来沾边 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我在修真界做亿点小买卖 闺女惨死后,年代老实人爹觉醒了 明天再做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