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七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最着名的一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共28句,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写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第二段写战斗过程,“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第三段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第四段写战斗的结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长诗最后,高适发出这样呼唤:“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三)

公元757年,一支唐朝军队突入围攻睢阳的叛军敌营,与之展开激战,解救睢阳之围。在纵马厮杀的刀光剑影中,有一位两鬓飞霜的老兵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不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而是名满天下的盛唐边塞诗人领袖——高适。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在五十余岁的人生暮年,披挂上阵,吹响了出征的号角,开启了一段壮丽的军旅生涯!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骁勇善战的突厥人哥舒翰是当时政坛的明星,是唐玄宗极为倚重的名将。他看出高适不仅仅是个诗人,更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战士,就把他作为重要的军中幕僚,任命他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作战参谋。

后来,哥舒翰在安史之乱的潼关战役中战败被俘,导致唐玄宗出逃四川,但高适做出了他的正确选择。他星夜兼程、快马疾驰追上唐玄宗,为皇上分析潼关失守的原因和教训。唐玄宗对他的军事谋略刮目相看,当即提拔他为侍御史(朝廷纪检官员),随后又将他升为谏议大夫(向朝廷提意见和建议的官员)。

几个月后,高适跟着唐玄宗逃到了成都。唐玄宗打算让自己的皇子分镇各地,各自为战。高适反复劝说这绝对不可以,唐玄宗不听。诏令下达,在江南地区的永王李璘开始招募军队。

然而,永王李璘招募军队之后,并未直接迎敌,而是在江南逡巡不前。同时,永王李璘还聘请了在庐山闲居的李白担任军队的书记官。

这引起了刚刚登基的李亨的怀疑。在刚刚登基的唐肃宗看来,这是严重挑战自己权力的行为,于是命淮南节度使前去征讨,而这时的淮南节度使正是高适。高适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江东节度使并肩作战,不到一年便剿灭了永王的叛军,立下赫赫战功。

高适打败了永王李璘,那个在十二年前就已经名动天下的李白、那个十二年前跟自己在梁园同游的李白,却成了自己的阶下囚。

旷达的高适也有被人诟病之处,就是此时。站错队的李白想要战功赫赫的朋友高适拉自己一把,但高适此时选择了沉默。

其实,高适的沉默其实很好理解。李白风光时写了那么多赠友人的诗,结果在狱中才想起来赠高适个诗,他们并非如何深交,没有必要为了救李白搭上自己来之不易的仕途,这仕途并非是为皇帝写几首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就得到的,而是一刀一枪拼来的,高适只能这样做。

就在高适跟永王李璘作战的同时,数百里之外的睢阳(今河南商丘)也正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睢阳之战。当时,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残酷的阶段,城内已经开始出现了吃人的情况。恰恰,高适的家就在睢阳,高适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亲朋故旧无数,自己也曾为睢阳太守张九皋荐举出仕。

由于需要处理永王李璘的事务,高适写信给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帝尊 虐文总裁觉醒了 韩娱之保镖 咒术师怎样柯学拯救生存率 我绑架了时间线 让你改造反派没让你加入啊 穿成女主的恶毒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