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八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余里,张镐命令濠州刺史闾丘晓救援睢阳张巡和许远,而闾丘晓唯恐招惹叛军南下,迟迟没有发兵,等到张镐调集的援军到达睢阳时,睢阳刚刚被叛军攻破三日。也就是说,如果闾丘晓出兵救援睢阳,很有可能睢阳不会失陷。

于是张镐大怒,杖毙闾丘晓,为张巡和许远报了仇,同时,也报了王昌龄的仇。闾丘晓也知道自己有罪,向张镐求情说自己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吃奶婴孩需要抚养,请张镐饶自己一命。张镐说“你害死了王昌龄,他的亲人谁人能养?”闾丘晓哑口无言。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之所以王昌龄死在闾丘晓手中,张镐杀死闾丘晓时又特别提出王昌龄,唯一原因应该就是王昌龄在濠州惹怒了闾丘晓。

二人应该原本并无仇怨,甚至都未必能够见过面。在当时的情况下,王昌龄必定是因为力劝闾丘晓出兵,在闾丘晓拒绝之后,说出了一些很难听的话,比如“你闾丘晓坐视友军被围不救,莫非是与叛军有所勾结,准备叛军一到就举城投降?”

以王昌龄的品德和性格,这些话能说得出来。

当时睢阳形势危急,张巡苦守十个月,派遣南霁云向周边徐州许叔冀、临淮贺兰进明等人求援,结果无人来救,后来许叔冀、贺兰进明都投降了安史叛军。闾丘晓所在的濠州与睢阳最近,睢阳一旦失守,亳州定是叛军下一个目标,闾丘晓拒不发兵救援睢阳,大概率是已经存了投降叛军的企图。

这种情况下,王昌龄一个小小的八九品小官吏,在至少是正四品下的刺史面前,揭露其叛逆企图,恼羞成怒的闾丘晓必对王昌龄起了杀心。

《资治通鉴》说闾丘晓这个人傲慢凶狠,似这种敢杀诗家天子的狂人,杀他百次都不够。好在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最终替王昌龄报了仇,算是告慰了王昌龄的在天之灵。

(三)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着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后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着,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在唐代诗人中,王昌龄始终是个迷一样的人物。

他的许多诗句我们都耳熟能详,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寻渐》)等等,但是,他的一生行状,史书所记却寥寥无几。

王昌龄是一个独孤走在人间的大唐诗人,如陈子昂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般。

也许正是这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饱满的心,王昌龄才把自己的本真与本心,在笔端尽情绽放,为后世留下那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

大唐的由盛转衰,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空前的污浊,王昌龄用其真心写春秋,恰似在尘埃中开出了一朵朵属于自己的花。更像是那轮明月,无论盈亏,始终都守护着传承千万载的华夏文脉。

(四)

戍楼上徘徊的月,曾陪着王昌龄走马边关。

王昌龄曾“漫游西北,奔赴边塞”,希望有朝一日立马横刀,征平胡虏,建立不世的功勋,却奈何时运不济,只得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