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14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荫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三)

耄耋致仕,青云直上,官居三品,退休时皇帝赠诗,太子率百官相送,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怕是前无先例,后无来人,唯贺知章一人!

“诗狂”贺知章的童年无疑是幸运的,他于公元659年出生于越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个殷实的家庭,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大唐“贞观之治”(627一649)过后的第十年,正赶上大唐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时期。

贺知章青少年时代自然过得无忧无虑。他自幼懂事,深得父母及亲友善爱,又勤于念书,十几岁时便以诗文闻名于当地,不用忧心将来的出路。

武则天证圣元年(659年),贺知章36岁。科举考试恢复后,贺知章便悠然地离家进京赶考,写下不凡的抱负: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贺知章一举高中进士及第,成为浙江第一个有史记载的状元郎,授国子四门博士。

从此,贺知章就在京都长安惬意地生活了五十年,85岁时才告老还乡,于公元744年年底病逝于老家。他是最高寿的大唐诗人,死后,唐肃宗追赠其为礼部尚书,极尽哀荣。

贺知章中年的时候,正赶上“开元盛世”这一大唐最繁荣的时期。而在大唐因“安史之乱”走向衰落时,贺知章已不在人世。

贺知章一生平顺,善始善终,福寿双全,横贯盛唐,既没有人如李白那样被贬来贬去,也没有遭遇像杜甫那样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还大器晚成,可谓幸运而又潇洒的大唐诗人。

贺知章的“国子四门博士”,相当于在国立长安大学当老师。乐天派的贺知章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他从不懈怠,很是爱岗敬业,表现为怡然自得、淡然处之。

开元十年(722年),63岁的贺知章在宰相陆象山的举荐下步入仕途,任太常寺少卿。

从此,贺知章平步青云。

3年后,66岁的贺知章升任礼部侍郎、集贤院词条学士,后调任部待郎、太子右庶子、侍读。

又过3年后,69岁的贺知章升任太子宾客、银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三品大员。

贺知章在85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后来死里逃生,又缓过来了。

贺知章知道自己该回乡了。他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

这就是天宝三载正月,玄宗在长安亲自倡导的那次盛大的饯别活动。

送别仪式设在长安的东南门“青门”,玄宗命太子率百官饯行,他还亲自写了一首诗《送贺知章归四明》。

序: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这首诗在序中说明了贺知章辞官和他准辞的缘由,也说明了为什么要摆那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空战帝 万人迷omega幸村 媚骨娇嗔(重生) 美人妻女侦探司空月儿 反派认女主作师尊[穿书] 重生归来:玄学千金在线打脸 在柯学世界重建三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