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24章 苍苍月开园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王维早7年,比李白早15年。岑参在嵩阳、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两地结庐而居。

五岳之一的嵩山,那时候也叫嵩高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

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

(三)

嵩高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岑参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

在太室、少室隐居的日子里,岑参阴雨天便在家看书撰文,天气好的时候就出门游玩。

他在少室山中寻访张山人。“中峰炼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这首《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就记录了这件事。

岑参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自此形成。隐居之后,在他“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间”、“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等山水诗句中,造境奇异的诗风也依然浓厚。

在嵩山隐居,岑参也常常怀念王屋的隐居生活,怀念在那里交往的隐居之士。

王屋隐居的一天,岑参在王屋山东边的溪流畔留宿,情有所感,写下了《宿东溪怀王屋李隐者》: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这首诗写得十分平易,表现出岑参善于写实的特点。

一个深秋雨后的月缺之夜,岑参宿东溪。从院子里望出去,山中的客店不单独凿井,与周围的百家共用一泉,多么和谐的田园!天晚了,南边的村子一片漆黑,雨气和着袅袅人烟,霜后的菜畦里秋菜已经出土,沙雁在河田边鸣叫。天坛山高耸如云,在山下,他看不见曾拜访过的李隐士,他仿佛同飞鸟一起翱翔在云雾中。

自从来到嵩阳,一晃五年过去了,在这五年里,岑参的家庭发生了很大变故,母亲去世了,兄弟几个也各奔前程,只有岑参依然没有离开嵩阳。

嵩阳山居对着嵩山,推门即见一片绿色。隐居的后期,岑参终日沉溺于退隐林泉的乐趣之中,谈论的只是打鱼砍柴之类的内容,久与书籍疏远,只是为了使心里清静而已,但见空谷落日,但闻暮村蝉声。

岑参曾听过道士宣讲清静无为的道理,隐居时常常靠着小几,静看风吹落叶,想着叶落归根的深意。此时,他特别感到寂寞,希望有人与自己一道隐居。

这里用了一个蒋诩的典故:蒋诩辞官归隐,在房前竹下开三径,同故人求仲、羊仲往来。尚平,指尚长,字子平,东汉隐士,这里以之指友人。此意,指隐居生活的闲适。

此诗结尾一句颇有韵味:独自伫立,遥望白云远去,苍苍月色,已把园林照亮……

当然,他也不是只住在嵩阳、颍阳,还到缑山住过一段时间,写下了《缑山西峰草堂作》: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此诗描写了闲居草堂时的所见所闻,景中有情。缑山,即缑氏山,在嵩山之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缑氏镇东南。传说这里是周灵王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