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32章 客舍秋风今又起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唐代成都城市的基本格局,即依山傍水,依水而建,城内道路纵横,民居相连,城中的建筑密度比较大。

唐代成都城市建筑营造的高水平还体现于人文居住,其时高档住宅已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何必到清溪,忽来见沧洲。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沙鸟上笔床,溪花彗帘钩。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在与好友杨炎聚谈时,岑参写下“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寻杨七郎中宅即事》)。

同僚离开成都进京,岑参借此表达对国家和故乡的双重思念和感怀:

“颜子人叹屈,宦游今未迟。伫闻明主用,岂负青云姿。江柳秋吐叶,山花寒满枝。知君客愁处,月满巴川时。”这首《送颜评事入京》虽写颜评事仕途不济,也从侧面流露了壮志未酬的无限愁绪。

身体状况不能出去走的时候,岑参在客舍写下《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似乎是在向大家告别: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他眼望着天上排成行的大雁,不由得再次想起了生命中那些发光的日子。他想到了沙漠、想到了火山、想到了呼啸中带着沙砾的大风、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大雪,还有美丽的优钵罗花。

后来,那些在战场上冲杀的身影和震天的呐喊声越来越远,渐渐地,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孩子稚嫩的小脸,在笑嘻嘻地朝着他喊“祖父”。

“卓儿……”他想要拉住孩子,手却无力地垂了下来。

他用尽力气说出了两个字:“回家”,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

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因病孤独地卒于成都客舍,终年五十五岁。

身在长沙的杜甫后来得知这个消息,十分悲痛。他在寄给高适的诗《追酬故高蜀州(适)人日见寄》的序文中说:“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王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意思是昔日故人中,尚在人间的已经没有几个了。

大历五年(770)十一月,杜甫也在一个晚上撒手离开人间。

两位诗歌巨擘,两次在四川失之交臂,后来只靠鸿雁传书,令人扼腕。

岑参的诗和他的人生互相成就。边塞的雪山大漠,让岑参唱出了盛唐的最强音,也把他推送上了生命的巅峰。

虽然岑参生命的大部历程都处于逆境与失落的状态,但他用胡天的大雪和边塞的寒风磨砺身心,以天纵的才华树立了盛唐边塞诗最雄伟的姿势,也映射出奋发进取的盛唐精神,铸就了独一无二的诗魂。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门传说 追逃十二女警 麻烦别来沾边 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我在修真界做亿点小买卖 闺女惨死后,年代老实人爹觉醒了 明天再做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