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55章 大鹏飞兮振八裔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李白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

李白常把大鹏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不能再飞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

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在对自己一生回顾总结的时候,流露出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李白病逝后,先殡于当涂县南十里处的龙山东麓。儿子伯禽定居当涂,贞元八年(792年)不禄而卒。孙子出走,下落不明。两孙女嫁给当地农民,“一为陈云之室,一乃刘劝之妻”。

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死后五十四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在察访三四年后,乃得知李白两孙女的信息。根据李白生前“悦谢家青山”遗愿,将李白墓迁至青山之阳。

李白爱当涂,当涂怀李白。千百年来,当涂流传着有关李白的许多美好的传说。他的死因,人们传说是入江捉月,骑鲸升天;他游览过的地方,人们接踵而来寻踪、凭吊;他的墓茔,当涂人民世世代代地守护着。每当清明时节,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凭吊这位“千古一诗人”。

李阳冰不负李白重托,用精美的书法把李白的书稿抄录编成《草堂集》二十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

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

李白一生的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为此,他“遍干诸侯”,终其坎坷曲折的一生都未改初心。

有些人认为他“飘然有超世之心”,他自己也说过“五岳求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可事实却是在他政治失意、遭受毁谤之时的寄托,一有机会还是迫切希望能实现“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的人生理想。直至流放夜郎遗赦之后,五十九岁的李白作《白马歌》,尚言“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表明了欲复出之心。

李白一生都在求谒高门权贵,可最终帮他实现梦想的,却是以道家流见召为道门威仪的好友,是元丹丘通过玉真公主的关系,向玄宗推荐。然后,再通过与他第一次见面的贺知章复荐,方取得玄宗优遇,为翰林供奉。

按说,李白交友遍天下,多有不喜他的人,也有很多欣赏、推崇。比如,时任益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