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93章 白头老监枕书眠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崔群、韦处厚等名士,政治比穆宗、敬宗时期都要清明得多。

宝历三年(827年)二月,唐文宗宣布改元大和。

刘禹锡被任命为东都尚书,白居易被诏回到长安,任命为秘书监(从三品),并赐紫金鱼袋。

秘书监是秘书省的长官,负责管理各种图籍、文件、档案,职事不算很复杂,但很重要,地位也很高。尽管如此,秘书省毕竟不是核心的权力部门,参与重大决策的机会不多。

白居易出任秘书监,得到了裴度和崔群的关照,但这一职位显然与白居易的期待有差距。白居易在《秘省后厅》一诗中自嘲:“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白居易的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他这一年已经五十六岁,再不干些大事就更加没有机会了,而自己寄予希望的领导和前辈却只是安排了一个事务性的职位给他。

白居易在秘书省半年多,突然接到一项特殊任务。

十月份是唐文宗诞辰,朝廷将在麟德殿举办一次“三教论衡”大会,邀请儒、佛、道三教的领袖人物共聚一堂,分别讲论各自教义,并互相辩难。白居易将作为儒教的代表,与安国寺大和尚义休、太清宫道士杨弘文共同参会。

白居易受邀出席大会,显然唐文宗视其为儒教名宿。可见白居易虽然三教兼修,但其立命之基仍在儒家,时人亦视之为儒士。

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和青睐,白居易顿时又有所振奋。但这一大会的目的仅在营造盛典气氛,庆贺唐文宗诞辰,而且唐朝本来就是三教并重,并非有意要在三教之中分出高下。

白居易深谙此点,因此在论衡中主张:“虽名数则有异同,约义立宗,彼此亦无差别。”持论十分圆滑。

到了十二月,白居易再次接到一项特殊任务。

这事得从上一年说起。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三月,也就是白居易还在苏州的时候,横海节度使(驻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自称留后,并派人到周边藩镇做工作,企图迫使朝廷承认其为节度使。

当时唐敬宗只顾玩乐,居然对此不闻不问,以至宰相也拿不出应对的方案,任由李同捷在事实上割据沧、景、德、棣四州之地。

唐文宗即位后,于大和元年五月下诏,以天平节度使(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乌重胤兼任横海节度使,以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驻兖州,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是一个不错的妥协方案。即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暂时承认李同捷的节度使地位,但为了显示任命权仍在朝廷手里,将其调离沧景故地,更易于将来控制。

然而,李同捷并不接受这一方案,他借口将士挽留,拒不赴任,企图强行维持割据事实。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