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97章 同州慵不去,此意复谁知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

闲来无事的时候,白居易还会想起他在杭州和苏州做官时候的美好日子,回忆一下江南美景。

如他的《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刘禹锡依照同曲,填了两首《忆江南》,描述了当下在洛阳的生活: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白居易诗,从正面直接夸“江南好”,盛赞江南风光,令人无限向往,诗气通俗直白,直抒胸臆。刘禹锡诗,从侧面拟人化地描写洛阳的春天,诗气清新流畅,韵味悠长。

两人不仅文思相通,更是同病相怜。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

刘禹锡的《赠眼医婆罗门僧》曰: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其中的描写,从现代眼科医师来看,十分切合一般年老视力衰弱者的临床表现,然而,“从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一句来推测判断,刘禹锡得的可能是早发型的白内障。

白居易所作《花非花》古诗,也符合眼疾白内障的症状: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的《眼病》诗也可佐证:

“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就是说,白居易也是白内障。

关于自己因痛风引发的足疾,白居易写过《病中看经赠诸道侣》:

“右眼昏花左足风,金篦石水用无功。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是浮生百病空。”

刘禹锡则因为足疾,请求闲职,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

面对这样有些凄凉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

“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鼓励白居易,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刘禹锡这两句,也鼓励了后世数不清的老年人,一直到现在还经常被引用。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门传说 追逃十二女警 麻烦别来沾边 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 我在修真界做亿点小买卖 闺女惨死后,年代老实人爹觉醒了 明天再做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