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三十五回 杨丞相陈疏乞养 真上人返本还原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是冢妇,照关里头的事。英阳心中为是虞氏未经过丧事的,怕他料理不来,被人见笑,悄悄的问道:"外面的事,已经长儿料理,你可以办的里面事么?"虞氏素是有慧有德,谙练有体,便对道:"事有不知,禀问太太就是了。"英阳见说得有理,暗自欢喜。

府中已过了三天,去请钦天监涓吉人来,按了法历,推译出殡的日子。涓吉人道:"这四月十八日,是上吉日了。"于是更定干事的两人,各处经纪的事,专听虞氏并用。住持忙备午斋端上,两人略为用过,吃茶,赶忙地进城,回来料理出殡的事。一面又派人先往铁槛寺,连夜另办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

及至四月十八日,魏府大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郑司徒、李都尉、张丞相、谢尚书,一般姻亲,你来我去,不能计数。天子屡遣太监吊慰。魏王以下,一般家人,俯伏庭下领旨。又礼部官员,自来接应。

那一夜,灯明火彩,客送官迎,百般热闹。及至天明吉日,临街大门洞开,两边起了鼓乐。一般六十四名青衣先请留守灵,前面铭旌上大书道:"中都留守司留守杨公讳某之灵柩。"次又一般的六十四名青衣,请庾夫人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咸宁郡夫人杨门庾氏之灵柩。"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新做出来的,一色光彩夺目。

外面斋人到了,辰初发引。魏王斩衰,一身孝服,哭泣极尽孝子之道。灵柩出了门,祭酒、翰林、舍人诸服人,次第随后。便有一个老太监,带着三、五个太监,奉天子慰旨,摆立路上。魏王以下诸人下了骑,设香案,顶礼叩头。太监致慰劝粥毕,太监等复命。又太子千岁爷,命太监吊慰致祭。

然后,越王、琅琊王,一是姻亲,一是娇客,因此不以王位自居,如今设了路奠,换了素服,坐着大轿,呜锣张伞,到了棚前落轿,手下各官各各两旁拥待。魏王、翰林诸人,连忙迎上来,以国礼相见。越王、琅琊王俱轿内欠身答礼,并不自大。翰林兄弟在魏王跟前俯首道:"今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越王道:"世交何出此言?"遂回头,令长府官主祭代奠。魏王等一傍还礼,亲身来谢。两王爷十分谦逊。翰林复前来请回舆,越王道:"令尊亲已登仙界,而今碌碌尘寰中人,岂可越仙輀而进呢?"魏王等见两王爷执意不从,只得谢恩回来,命手下人掩乐停音,将两殡过完,方让越王、琅琊王过去。

又不满行了一里多远,一路热闹非常。刚至城门,又有各亲家祭棚接祭,一一的谢过,然后出城,竟奔铁槛寺大路。走了半日,来到寺前,早又前面法鼓金饶,幢幡宝盖,寺中众僧摆列室傍。少时,另演佛事,重设香坛,安灵于内殿偏之室之中。然后一应亲友,各自告辞。翰林诸人一一谢了。至午末,方散尽了。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做过三日道场。自此,又渭日靷返两柩,还了咸宁先茔,安葬吉地,竖碑守坟,以了丧事。不必细述。

光阴倏忽,奄过了三霜。此后,翰林十四兄弟姊妹,连生子女。尧庆、舜庆诸兄弟,连诞重孙、内外孙曾一百十余人,大半是登科,高官显秩。魏王年跻六旬,富贵福禄,古往今来,罕无比伦。

一日,魏王朝觐登殿,天子赐锦墩坐下,优礼恩数,倾动朝廷。天子又赐御酒三杯,谢恩退朝,俱道圣眷隆盛,因与两公主、六娘子,携了儿孙几个,同意九云楼,更进杯酌,评古论今。酒至半酣,时值九秋,落木萧瑟,雁侣叫霜,西风落照,好生凄楚。魏王把杯望远,忽愀然不乐,嘘唏一声,就命堂下的取来匣中古琴,置诸膝上,手调琴弦,弹起一套古调。这便是孟尝君泫然泪下、于雍门周踯躅歌之一曲也。声韵呜咽,一座惨淡。

魏王便道:"今我有一个定论,欲与我子孙讲讲,咸来听我。"于是众丫鬟及堂下的,分头去告翰林诸昆季绣蕙、虞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再撩一下试试 藏在我心底的你 王者学霸系统 帝宴:天下永乐 界隙穿梭李云龙抗日援朝双界传奇 异境龙闻 锦绣凰图之重生侯府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