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怎样读历史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中国在20世纪有很多地方适应于孟子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说法。首先对日抗战动员了三百万至五百万的兵力,与强敌作生死战八年,战线连亘五千里,已是洪荒之未有。而接着毛泽东的土地革命其范围之大程度之深也超过隋唐之均田。今日重创法制性的联系,以便从过去农业式的管制方式进展到以商业为准则的管制方式(称之为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尚不过是当中的枝节问题)也势必工程浩大,牵扯极多。不少写历史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通常不能甩脱个人的观感,而且感情用事,容易小心眼,用寻常人的眼光去议论非常之事和非常之人,也就是容易忽略后面有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

<h4>读史要认清时代</h4>

孟子还有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国人在20世纪不仅推翻了超过两千年的专制皇权,停止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和与之共存亡的传统教育方式,也在社会组织、婚姻关系、宗教思想、对人态度甚至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变。如果这种社会革命没有更换我们所用的语言,至少它也增订了我们常用的词汇。可是传统古籍仍是以旧时代的眼光写成,连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在内。这教我们如何是好?将所有古籍全部放弃?或是待全部历史重新编订功成之前,叫一般人暂时不读历史?

我们不敢赞成这样削足就履的办法(在过去朝代国家内曾如是通行,即“文化大革命”也步其后尘),可是不得不提醒读史人,务必放宽胸襟,增广视野。读史的人也要和创造历史的人物一样,认清自己在时代内的使命。尤其今日之年轻人既已崇慕自由,则更要孕育各个人对公众事务判别之能力,而读史是增进这种能力的最有效之捷径。

对中文已有相当根柢的年轻人讲,我主张在研究现代史之前,先对“传统中国”的这一段有基本的认识。中国历史的特色,即是长期的以文化上的力量和社会价值作行政的工具,数量重于质量,纪律重于法律。虽说经过一百多年来的长期革命,这些因素已在逐渐消磨,可是却并未全部被摒斥于我们的生活圈外。纵使过激之人士,企图将它们整个剔除(有如鲁迅,他称之为“吃人的礼教”,而且要让“孩子们”再不被其污染),至少也要知道它们的内容和活动的范围,才能掌握着我们身历其境的长期革命之背景和沿革。

<h4>道德立场是史书通病</h4>

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诸书仍为今日治史者的原始资料,即教科书和新著作不能脱离这些原始资料之窠臼。诸书既已标准化,又在后期经过各朝代审订,当然不如理想。其中最大的通病,是其以道德的立场讲解历史。我们今日检讨传统中国之成败,亟要知道各时期土地政策、军备情形、社会状态等。道德不仅是一种抽象笼统的观念,也是一种无可妥协不能分割的因素。如果它一提出,则泾渭分明,好人与坏人盖棺论定,故事就此结束,如此最容易阻塞技术上之检讨。好在各书以道德饶舌的地方既明显又重复,读者只要稍具用心,不难一眼看出。

<h4>《食货志》的启示</h4>

原始资料之过于庞博,可能使初学者望而生畏。我的办法是将每一主要朝代的兴起、最后的覆亡,和当中重要的转变,分作三五个大题目,而用原始资料充实之。因为我注重从技术角度检讨历史,所以曾花了相当的时间披阅二十四史的《食货志》。此中食为食物,推广之则为农业。货为货币,推广之则为商业。只是二十四史里有《食货志》共十二篇,而且繁简不一。如《宋史》之一篇,则共十四章,本身就像一部专书。《辽史》的《食货志》只寥寥数页。而且因为古今眼光之不同,我们很难在一章一节内找到有价值的资料下结论。所以只能利用它作开路的引导,而向其他方面推广搜索,再以各文之互相引证前后连贯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农女巧种田 捡到狂犬的病美人/劝君弃恶从我 我靠系统成为世界最后一只雄虫 叫我一声龙公 我只想当一个纨绔 大宫女 本着良心活下去[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