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 (第2/11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贞元八年陆贽奏:“轻者每年自江、湖、淮、浙运米百一十万斛至河阴,留四十万斛贮河阴仓,至陕州又留三十万斛贮太原仓,余四十万斛输东渭桥。今河阴、太原仓见米犹有三百二十余万斛,京兆诸县斗米不过直钱七十,江淮斗米直百五十钱,请令来年江淮止运三十万斛。”文宗太和以后,岁运江淮米不过四十万斛。宣宗大中时,裴休为转运使,乃增至百二十万斛。

</blockquote>

宋都汴京,主要原因,即为迁都就漕运。【石晋自洛迁汴,已为此。】据当时定制,【太平兴国六年。】漕运凡有四线。

<blockquote>

一、汴河——米三百万石,【景德中至四百五十万石。至道初,至五百八十万石。大中祥符初,至七百万石。大率以六百万石为常。】菽一百万石。来自江南、浙东西、淮南、荆湖南北,自江入淮,自淮入汴。

</blockquote> <blockquote>

二、黄河——粟五十万石,【后岁漕益减耗,才运粟三十万石。嘉佑四年诏罢之,以后惟漕三河。】菽三十万石。来自陕西,自三门、白坡转黄河入汴。

</blockquote> <blockquote>

三、惠民河——粟四十万石,【治平二年,二十六万七千石】菽二十万石。来自陈、蔡,自闵河、蔡河入汴。

</blockquote> <blockquote>

四、广济河——粟十二万石。【治平二年,至七十四万石】来自京东,自五丈河历陈、济、及郓。

</blockquote>

江、淮所运谓之东河,亦谓里河。【即第一线】怀、孟等州所运,谓之西河。【即第二线】颖、寿等州所运,渭之南河,亦谓外河。【即第三线】曹、濮等州所运,谓之北河。【即第四线】

宋代在全国统一的局面下,国家财赋,始正式大部偏倚在南方。南宋岁收,转更超出于北宋之上。

<blockquote>

宋初岁入千六百余万缗,已两倍唐代。熙宁时至五千余万缗。南渡后,更增至六千余万。地狭而赋转多。

</blockquote>

元代建都燕京,米粟依然全赖江南,当时遂创始有海运。【海运自秦已有,唐仁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见杜诗)惟仅以给边而已。】

<blockquote>

元海漕其利甚溥,其法亦甚备。船三十只为一纲,大都船九百余只,漕米三百余万石。船户八千余户,又分其纲为三十。每纲设押官二人。【正八品】行船又募水手,移置扬州,先加教习。领其事者则设专官,秩三品,有加秩,无易人。创议者朱清、张瑄,本海盗,自用事,父子致位宰相,弟侄甥婿皆大官,田园宅馆遍天下,库藏仓库相望,巨艘大舶交番夷中。成宗大德七年,封籍其家资,拘收其军器、船舶等,并命其海外未还商船,至亦依例籍没。盖二人仍皆营盛大之海外贸易也。

</blockquote>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海运二百五十余万石。其后累增至三百五十余万石。【文宗天历二年为最高额。】

<b>元代岁入粮数总计:</b>

<b>

</b>

<b>腹里</b>(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等地) &#160; 2,271,449石

<b>辽阳</b>&#160;&#160;&#160;72,066 8

<b>河南</b>&#160;&#16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三年后,她藏起孕肚成了首富 异世龙神 重生之实业大亨 权贵娇 神说我会遇见你 海贼:这个海军强到离谱 侣行·中国新格调:爱到极致,行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