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卷三 鉴宝时代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问珠所在,胡云:“以吞入腹。”使者欲刳其腹,胡不得已,于腿中取出。则天召问:“贵价市此,焉所用之?”胡云:“西国有青泥泊,多珠珍宝,但苦泥深不可得。若以此珠投泊中,泥悉成水,其宝可得。”则天国宝持之,至玄宗时犹在。 (《广异记》)

据说,清泥珠一直到唐玄宗时代还被收藏于大内府库。后来丧失于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在唐朝,与清泥珠并称的,还有清水珠。这枚宝珠出现在《宣室志》中:

冯翊严生者,家于汉南,尝游岘山,得一物,其状若弹丸,色黑而大,有光,视之洁澈,若轻冰焉。生持以示于人,或曰:“珠也。”生因以“弹珠”名之,常置于箱中。其后生游长安,乃于春明门逢一胡人,叩焉而言:“衣橐中有奇宝,愿有得一见。”生即以“弹珠”示之。胡人捧之而喜曰:“此天下之奇货也,愿以三十万为价。”曰:“此宝安所用而君厚其价如是哉!”胡人曰:“我,西国人。此乃吾国之至宝,国人谓之‘清水珠’,若置于浊水,泠然洞彻矣。自亡此宝且三岁,吾国之井泉尽浊,国人俱病。故此越海逾山,来中夏以求之。今果得于子矣。”胡人即命注浊水于缶,以珠投之,俄而其水澹然清莹,纤毫可辨。生于是以珠与胡,获其价而去。

这些胡商做起生意来一般都很诚实。虽持宝人往往不知道手中的东西价值连城,但他们往往以实相告,以巨资购买,而少有欺诈行为。而且,一旦得到宝物,他们往往以极端的方式去保护,一如青泥珠的故事,胡商在得到宝珠后不惜剖开腿肉,将其藏于其中,如此小心翼翼,可知此珠的珍贵性。类似剖肉藏珠的故事,在《广异记》中还有一例:一名胡商在陕西扶风县某小客栈外发现一块看上去很普通的石头,随即判断石中有奇珠,于是购买该石,断裂后果有一颗珠子。胡商遂剖开腋下,将其塞入肉中。但遗憾的是,跟清泥珠故事中的胡人一样,他最终还是没保住自己高价购来的宝贝:

近世有波斯胡人,至扶风逆旅,见方石在主人门外,盘桓数日。主人问其故,胡云:“我欲石捣帛。”因以钱二千求买,主人得钱甚悦,以石与之。胡载石出,对众剖得径寸珠一枚,以刀破臂腋,藏其内,便还本国。随船泛海,行十余日,船忽欲没,舟人知是海神求宝,乃遍索之,无宝与神,因欲溺胡。胡惧,剖腋取珠。舟人咒云:“若求此珠,当有所领。”海神便出一手,甚大多毛,捧珠而去。

在这个故事中,胡商得到珍贵的径寸珠后,航海归国,所乘之船在海上欲沉,船主知是海神索要宝物,遍搜船上之人,无宝可寻。于是想沉溺胡商祭海,胡商很害怕,只好剖开腋下,拿出宝珠,海神的巨手遂出现在海面,取珠而去。

无论是清泥珠、清水珠,还是径寸珠的故事,胡商大多心满意足地高价购宝而去,当然也有倒霉的,像上面的故事中,主人公所购的宝物,最后被武则天和海神扣下。不过这并非最令人伤心的,因为非人力所及,最郁闷的是本来宝物即将到手,但只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被不识宝的卖主给糟践了,《广异记》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近世有士人耕地得剑,磨洗诣市,有胡人求买,初还一千,累上至百贯,士人不可。胡随至其家,爱玩不舍,遂至百万。已克,明日持直取剑。会夜佳月,士人与其妻持剑共视,笑云:“此亦何堪,至是贵价!”庭中有捣帛石,以剑指之,石即中断。及明,胡载钱至,取剑视之,叹曰:“剑光已尽,何得如此?”不复买。士人诘之,胡曰:“此是破山剑,唯可一用,吾欲持之以破宝山,今光芒顿尽,疑有所触。”士人夫妻悔恨,向胡说其事,胡以十千买之而去。

在上面的故事中,胡商欲以百万巨资购买卖主耕地而得的宝剑,但由于卖主不识货,不知道该剑只能用一次,而在前一天晚上无聊地以剑劈石,导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沈队的心尖宠 刑警仕途:从特大绑架案开始 风华惊云录 至尊神狐:萌仙逆袭要宠夫 修仙店小二的日常 绝世大尊 [娱乐圈]我的红气给你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