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随想蝉蜕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道德,是一份批评的热情。

<h2>6.人性神性</h2>

善与恶,是人性的两头。从这两头中,都能夸张出神性。

神性是身体周围的灯,极致地照亮人性之善之恶。在善的神性的灯下,我们看见善的人性,反之,我们就看到恶的人性了。

人类到某一阶段就会集体无意识地共同参与,把人性中的善与恶单方面夸张出来,夸张出神性,用来照亮自己。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戏剧化时代,也是幸福或灾难的年头。只是从人性中夸张出恶的神性的时候更多——看看20世纪。

20世纪的人类是牺牲的一代、造恶神的一代,从宏观上看,大概也有好处:它再次绷紧人类活动的发条,使它不松弛下来。只是付出的代价太大,因为每一次绷紧发条的行为,仿佛都是恶的神性之灯在我们身体周围的照耀。

人性是座城市,它的丰富性远远大于神性——神性是这座城市的交通图。我们如此依赖于它,以至常常轻而易举访问这个城市肮脏的地方。

在这张交通图上,通往肮脏地方的道路标识得更清楚、更详细。目的一定能够到达,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神性从人性中夸张而来,不如说于目的而出。

有了目的,就有神性。

因为人性最初是无目的的。这是一句老话,在说法上似乎有些变化。

<h2>7.善恶祸福</h2>

据说在英语中,good既指善,又指福,而evil是既为恶,又为祸。从中能看到西方文化的无趣味性。

在汉语中,祸福两字的形与音都极相近,它包含这样的观念:不是善中有福,而是善中有祸。反之亦然。无意之中,我们的汉文化给20世纪的人类挣回一点面子:

20世纪是一个恶福的世纪。

当我们能够回到汉语——汉字上,我们才会发觉我们汉文化的光鲜。否则骑驴找驴。

形与音的相近,而义相远,意味着我们祖先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警觉。换句话讲,汉文化就是人情世故的文化,它具有一定的暧昧与狡狯。从这点上看,它又与西方后现代以来喧嚣的思潮接头。否认中国有“后现代”艺术,其实是只着眼于现实,而没有把握住时间。

我们的现实是难以产生“后现代”艺术的,但能在时间观上产生。

<h2>8.错觉社会</h2>

大到社会,小到艺术,都是建立在错觉上的。

没有错觉,也就没有存在,起码是存在的条件。

错觉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成长中的人类在某一阶段,“了不起”就是它最好的错觉,当这种错觉过于膨胀,以至对人类自身构成伤害,于是,在一个事件中,错觉消失了——看上去像是上帝安排。

这一个事件,是被人性夸张出来的呢,还是错觉的沸点?

其实是一回事:错觉是人性中的中间状态,它起到平衡作用。当它自身失去平衡之际,善或恶就被夸张地表现出来。

表现在“小到艺术”上,就成为这样一个语法结构:

善之;

恶之。

<h2>9.专制感激</h2>

大众的感激是可怕的社会心态,它会导致个人专制的产生。

专制借助感激起家,当大众发现感激不得的时候,已深深地陷入恐惧和自救之中。恐惧和自救并不是死水一潭,它也有响声:

恐惧使人说谎;

自救使人告密。

这是被允许和能够听见的声音。两种声音。当然还有另一种声音:“咔嚓”,听不见但很好看。

<h2>10.想象之想</h2>

想象是宇宙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灵异话本养老婆(无限) 朕竟成了万人嫌联姻工具人[娱乐圈] 宜室宜婚 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 甄嬛传:华妃重生之权倾朝野 打破剧情,恶毒女配偏要逆天改命 鱼在金融海啸中(鱼在金融海啸中原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