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三人行,必有传奇 (第2/9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为黑檀制。他说,这不用漆。又说,时间一久,汗也是漆了,手不知在其上摩挲几万遍,来来去去,吱呀吱嘎。也有一说,盲客手上的三弦不为黑檀制,是上等云杉!流畅纹理便是证据。两方(看上去都是明事之人)起了争执,后来吼起了嗓子,彼此拿眼狠狠盯着。一时达不到共识,人便迎着黄昏拂袖而去。大伙散了。第二天,接着扯。这份争执弄得马州人都对盲客的弦子动了好奇心。后来,两人扯够了三弦的木料,又扯到三根弦儿。非说那是虾线儿拧成。大伙有的知道“虾线儿”,有的不知道。知道的就给不知道的说:“吃过虾子?”不知道的,听出了几分瞧不起的意思:“见过虾子游!”

知道的:“虾子背上有根黑线儿……”

“扯!”不知道的更不信。

其实,知道的,不知道。

虾线儿是一种细线,产地盛产虾而得名“虾线”。在石榴河下游。河虾个个活泼、机灵,拿线“拴”。线结实,细致,耐磨。村子叫虾子村,虾子村人家家户户拧线儿往外销。最早一个老盲客来到虾子村,虾子村的“拴”虾女追着他听书。一个礼拜,说书人却没挣几个钱。走时,身后跟了个挎篮的女子。俩人沿河走着走着,就远了。女子一路,拧绳拴虾。到了晚上,盲客趁夜静,给她拉弦子听。女子听得一心感动。

不知道的,也知道这个悲伤的传说。

我们马州的盲客都说书。说书到底算不算买卖,也不好说。总之,能活人。她从唱大鼓书演化而来,分支也很多。到了马州,似乎变了味。来听的也都是村民,有时也不给钱,就给口饭。也很少有“托杵”的徒弟(向听说的人要钱)。

马州的说书人都是自个儿嘴上的活儿,找一块地方就可以张嘴干活。没有上面传下来的很多讲究,与茶馆、书馆不是一档子事。盲客不能劳作了才说书。所以,说书是迫不得已,没有自愿下这“海”的。这也与别处不同,据说清末光宣时候,听书的都是八旗子弟,衣食无忧。听几年记下几套书,赶上时局动荡,投个门户,拜个师傅,靠这个活命。这时候,“托杵”的徒弟越来越少了。

永昶就是老盲客的“托杵”徒弟。

盲客的师傅就是传说中的盲客。正好打从马州路过,永昶爹拿了礼物,带着孩子登门拜师,可永昶不想学弦子。老盲客一进他们院子,他就哭。“我觉得你们日子不难,孩子不爱学就算了吧?进来时,就觉得这大院子快长草了。”老盲客听得烦时,就站在院子里。“这年月啥也不好做,这孩子的眼看不见了,他娘的心比这院子更荒。”他爹看老盲客站在院子里,也追了出去。

“您给这命苦的孩子一条活路吧!”几句话说动了老盲客。

后来,老盲客一家带永昶走了。到哪说哪,让他听着。有人就问:“这是您徒弟?”老盲客一笑:“要问是不是,贵人赠银子。”

师母扯了一下永昶衣襟,他赶紧端起笸箩,顺着师傅的声音,蹭过去收赏钱。

光脚上机灵是不够的,盲客说还得耳朵机灵,做徒弟就是跟着师傅一场一场的“听活儿”。很多事教不了,成本大套,如丑官儿(《施公案》)、黄脸(《隋唐传》)、大黑脸(《包公案》)、小黑脸(《小武义》)、浑水子(《于公案》)、丘山(《精忠传》)、黄杨儿(《三侠剑》)……永昶听得多了,就好好记。

“大黑脸——是哪一出?”

“别老一惊一乍的!”师母摸着永昶的头。

傍晚收场,路上老盲客经常突然来这么一句。永昶立即呆住不动,达到不用过脑子才行,老盲客眼前这孩子还差得远呢。每次问到“串花”倒是没记拧过。

一天,永昶说:“师傅,我能说《济公(传)》了。”

因为,他们很像。这是老盲客从他师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 美熟肉夫人 王爷你错了,和离后的王妃杀疯了 我的漫画风靡咒术界 武极狂神 我,人鱼,鲛族团宠 总裁,您的夫人又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