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竹立家 改革与意识形态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我读过马立诚的许多论著,他是我国著名的政论家。整体的印象是,他对中国社会观察敏锐,分析深刻、到位。他关于八大思潮的论述,我基本赞成。既然说到“思潮”,就是讲一段时间“流行的思想观念”,其特点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关于这一点,我想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请诸位批评。

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显著特征是,由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全球化”,整个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从技术发展与文明的相互关系来看,从第一次的狩猎革命,第二次的农业革命,到第三次的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文明的变迁带来巨大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冲击,即信息技术革命,这导致人类文明形态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人类文明这只大船正在驶向一片未知的海域,为使文明的大船平稳前进,我们需要探讨和重新绘制“航海图”。换句话说,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波,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思想观念革命。需要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审视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景,规划改革与发展的路径,寻求推动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动力。

自从1796年法国哲学家特雷西首次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以来,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直到1989年美国政治哲学家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一文中提出意识形态“终结”,意识形态一直是思想理论领域争论最激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意识形态一直是现代“民族国家”划分的主要标准之一,作为“国家理性”或“国家信仰”的核心,依据意识形态的不同,世界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两大主要阵营。

特雷西把意识形态看成区别于过去“传统思想观念”的一套资产阶级的“新的思想观念”,应享有与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地位”,但对意识形态一词赋予持久含义的是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这一含义始终没有变。但在19世纪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当时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唯一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在形成过程中。所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持否定态度。马克思所说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指“意识形态批判”。他认为,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歪曲、掩盖和颠倒,恩格斯则把意识形态称为“虚假意识”。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和东欧地区逐步建立,无产阶级需要为自己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理论基础,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承当了这一责任。因此,在列宁时代,意识形态就具有了科学性、进步性,这一概念就具有了“中性”的含义,表示一套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思想观念体系,无论这种思想观念体系是为了支持还是反对“维护现实社会秩序的权力关系”。

当然,列宁之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民族国家的快速兴起,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逐步建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成为具有“国家政治组织形式”为基础的、在一国占有“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以民族国家为边界的“现代人类文明形态”,从制度上形成两种根本不同的“路径选择”,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全面竟争,成为20世纪近百年来“两种文明冲突”的主线。

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持久的批判。卢卡奇强调“革命的阶级意识”,认为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武器,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根本手段;葛兰西在《狱中札记》批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霸权”;特别是哈贝马斯对晚期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小美人送上门,聂帅护怀里日日宠 秋瑜之恋 SM重口味虐奴 九州轮回录 模拟人生,遇到伊蕾娜 满门反派炮灰,跟着师妹浪到起飞 非正常死亡·刑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