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前言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朱自清死后一天,北平街头,一群小学生哄抢着一张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这一句话炸开在车马喧嚣的街头,忽惊醒众生,才知道君子其永逝,往日里漫长的背影竟蓦地被人们想起。后来,沈从文也追忆起这位当年的同侪,他在《不毁灭的背影》中娓娓道来:“《毁灭》与《背影》的作者,站在住处窗口边,没有散文没有诗,默默地过了六年。这种午睡刚醒或黄昏前后镶嵌到绿荫窗口边憔悴清瘦的影子,在同住七个老同事记忆中,一定终生不易消失。”

这是不毁灭的背影,然而斯人已逝,影迹徒留,却如月没在阑干中,只把花香抑在黑暗下,摇曳难寻,气为之滞。这是让人想来便觉无比惆怅的景况,远行者背影凄迷,后来人在渐渐忘怀,至如今已一甲子时间了,拾掇前尘,恐怕该是走进那方被岁月压得漫长的背影,寻住那人,再话巴山的时候了。

1898年11月22日,戊戌肃杀,正是北国露重霜浓之时,江苏东海城中却诞下一名男婴,初名朱自华,这就是以后的朱自清先生了。朱氏一门,本是绍兴大姓,只因朱自清的祖父与父亲先后宦居海城与扬州,所以朱自清的前半生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扬州城中安乐巷里。

少习经史,工诗能文,在传统家族中成长,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朱自清,年尚少时,便已经根基扎实,颇负才名。14岁上进入当地中学学习,18岁上即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第二年升入了本科哲学系,三年之后,朱自清便以优异的成绩修完全部课程提前毕业了。可以说,负书北大的几年,正是朱自清一生学问的始翔处,这几年间,朱自清顺风顺水,不仅学业优长,在毕业的前一年,还出版了自己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更是在入学之前,娶得了乡里同庚武钟谦为媳妇,齐家治平,一路之上顺风顺水。

北大毕业之后,朱自清回归扬州,先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这一段时间,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积极参加风靡一时的新文学运动,与俞平伯、叶圣陶等人创办《诗》月刊,发表了长诗《毁灭》,并刊刻出版了个人新诗集《踪迹》。作为新文学早期的重要诗人,朱自清开始以其诗名引人注目,也给当时愤有余而力不足的文坛,带来了些许鼎革的新鲜气息。

当然,朱自清最负盛名,也是让他得以跻身现代文坛大师地位的是其散文的创作。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初为人知始于1923年,他发表的第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文章便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代表了朱自清散文的早期风格,正与其为人相似,是“拙诚中又妩媚(沈从文语)”,而文章中如水波汤漾般流露出的细腻绵密,更是为人注目与玩味,颇受方家肯定。

从此之后,朱自清逐渐弃诗从文,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散文创作上。到了1928年,已经被清华大学聘为文学教授的朱自清,出版了散文集《背影》。《背影》中包括了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这些名篇的诞生,意味着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已经进入了成熟与鼎盛的时期,而他的名字也将在文学史上占有沉甸甸的分量。这一时期的散文,褪去了早期的些许浮躁,从气质上逐渐变得洗练圆融而畅美,其创作的题材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从早期表现较多的世道流离与现实破琐,如《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等,转向了对人伦辗转、亲情冷暖的观照,如《背影》《儿女》等等。文字上的变化自然也是朱自清人生阶段改变的心境反映,之前的青年学生,如今已经变成了大学的教授。当时少年,如今成了负担家庭的男人,面对自己家中的种种颓败变化,此间的心境想必早已尝知现实的涩苦,再不如少年时那般闲情冶游与针砭褒贬了。夫人情泰而不作,穷则鸣之,此于朱自清是人生的不幸,于文学史却正是一桩幸事,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快穿:炮灰男配不走剧情 灾难求生快穿 这个仿生人只想普度火影众生 萝卜精的真千金日常 我在异界写网文 风与山谷之间 谛听神兽四岁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