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 2 章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程潜跟着木椿真人走了.

木椿真人形如枯槁,瘦得三根筋顶着一个脑袋,脑袋上扣着个摇摇欲坠的帽子,一只手领着程潜,就像个走江湖卖艺的草台班主领着他新拐来的小跟班.

程潜还是个儿童的形貌,内里却已经有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走得很沉默,但到底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他看见自己的娘身后背着个破背篓,背篓里是他熟睡的小弟,背篓外他娘哭哭啼啼、面目模糊的脸,而他的爹低头默立在一边,不知是叹气还是愧疚,就是不肯抬头多看他一眼,站成了一个灰不溜秋的影子.

程潜不怎么留恋地收回目光,渺茫的前路像是无边的黑夜,而他握着师父那只枯瘦的手,就仿佛握着一盏程家传家宝那样的灯------纵然大言不惭地有个"仙人"前缀,它也依然只能照出脚下几寸的光晕,中看不中用.

出行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做"游历",另一种叫做"流窜".

程潜跟着他的师父,风餐露宿不说,还要被那老货灌一耳朵胡说八道的歪理邪说,实在是连"流窜"一说也配不上.

说起修仙求道,程潜也有所耳闻.

世间异想天开、想要叩问仙门的人,一度多如过江之鲫.

先帝时,坊间大小门派就像雨后河坑里的蛤蟆,什么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只要家里子孙繁盛不缺小崽子的,全都一窝蜂地托关系,送去个什么门派求仙问道,学一些"胸口碎大石"之类的把式,除此以外,也没见谁真求出个什么名堂来.

当时炼丹的人比做饭的人多,诵经的人比种田的人多,乃至于好些年一度没人正经读书习武,让不事生产的江湖骗子们四处乱窜.

据说求仙问道最风靡的时候,一县之域不过十里八村,从东头排到西头,修仙门派林立却可多达二十来个,从小商小贩那买一本半新不旧的狗屁心法,就敢打着修仙的旗号敛财招人.

这些人要是真的都能飞升上天,也不知道南天门装不装得下这许多阿猫阿狗.

连打家劫舍的山匪都要跟着起哄架秧子,将原本那些"黑虎寨""饿狼帮"改名叫什么"清风观"、"玄心馆",再弄来一些"油锅取物""张嘴喷火"之类的戏法,劫道之前先叽喳乱叫地表演一番,将过路人唬得纷纷慷慨解囊.

先帝爷行伍出身,是个暴脾气的粗人,感觉百姓们照这样乌烟瘴气地修下去,非得国将不国不可,于是一道谕旨下来,要将这些个横行乡里的大小"神仙"统统抓起来,不管真神还是假仙,一律发配去充军.

这道本该惊天动地的谕旨没来得及出宫门,满朝重臣就都听到了风声,一干人等吓得魂飞魄散,连夜从被窝里滚将出来,跑到大殿前排好队------官小的在前,官大的压轴,预备挨个撞死在大殿前柱上,以求死谏,唯恐皇上得罪了仙人断送国祚.

皇上总不能让满朝文武真的肝脑涂地,再者那蟠龙柱也受不了.

先帝被逼无奈,只好又收回成命,隔日,他令钦天监分出了一个"天衍处",着太史令直接监管,拐弯抹角地请了几位货真价实的真人坐镇,规定往后大小仙门,都得报经天衍处核实,核实真假后颁发铁卷,才能招收弟子,禁止民间私立门派.

当然,泱泱大国纵横九州,东西千里,南北不通,想要令行禁止,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一刀切的法令尚且有空子可钻,别说这种稀松二五眼的狗屁政令.

朝廷连劫道拐卖的都肃不清,哪管得了仙门招不招弟子?

真仙门根本不把皇上老儿放在眼里,该干什么干什么,心虚的江湖骗子们多少收敛了一点,但收敛得有限------什么铁劵铜劵的,也不是造不了假.

不过先帝的苦心也不算完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再撩一下试试 藏在我心底的你 王者学霸系统 帝宴:天下永乐 界隙穿梭李云龙抗日援朝双界传奇 异境龙闻 锦绣凰图之重生侯府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