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42章 奶奶的五柳山庄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你老姑奶奶陪着你,你把美卡也带回去吧,好给你壮个胆儿。”

窦豆回家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美卡悄悄地回到窦家庄。

窦家庄。

窦豆爷爷退休时,政府给了一笔老干部安家费,窦豆奶奶建议,用这笔钱在老家建个农家小院居住,她说乡下清静。

窦豆奶奶虽然没有什么学历,但是解放后做过妇女干部,到了城里以后,也做了多年基层领导,是个有见识的女人,也是个聪明好强的女人,喜欢附庸风雅,读了不少书。

从她给四个孩子起的名字就能看出,老太太的文化素质还是比较高的。长子窦明礼、次子窦明义、长女窦明仁、幺女窦明智。而“礼、义、仁、智、信”正是儒家所提倡的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她老人家当初应该是打算生五个孩子的,最小的那位,肯定会叫窦明信。

孩子们从小受她影响,都是文学爱好者。长子窦明礼后来成为省内管学研究会会长,次子是军事学院的教授,能文能武。两个儿子都有数部长篇巨着问世,这对当教师的大女儿刺激很大,大女儿一发狠,悄无声息的写了一部纪实报告文学——红军走过的路,想当年被拍成大型电视纪录片,曾经在颖水县轰动一时,名声一时盖过两个哥哥,她也因此被调到省里某文化部门工作。小女儿的女婿是大学教授,随女婿调到外省,在大学图书馆工作,整天跟书籍打交道,那也是一身书香。

房子建好后,老两口就搬到乡下居住。在院子里开了菜园子,打了压水井。

原本想得很美,回归田园,男耕女织,做个现代五柳老头、五柳老太。可能因为事先没做过严格的考证,也没做过任何预案,对自己的年龄、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生活设施等等考虑得不够全面,清静没怎么享到,麻烦倒是遇到不少。

那时候,城乡之间的公路还没有完善,老两口想吃点可口的东西,都得连跑路费一起,请别人到集市上代买,更不谈生了病及时就医。就是冬天洗澡,到今天村里人也甭想一周洗一次,一个月洗一次也就不错了。

再者,乡下亲戚多,问题也不少,今天这家婆媳吵架,明天那家父子拌嘴,都来请这对城里做官多年的老两口来断家务事,成天耳朵根不得清净。

孩子们想请老两口回城,固执的五柳老太太不愿意,她怕别人笑话她出尔反尔,老年人面子重要啊。

在乡下没呆几年,有天早上,五柳老头醒来,发现五柳老太没了动静,搭手一号脉,老头子吓坏了,原来老太太已经不知不觉的独自一人走远了。

连跟老头打个招呼都没有。

老太太就在自己身边去世的,头天睡觉时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永远闭上了眼睛。这事给老头的心里带来了抹不去的阴影。老头再也不愿意一个人呆在五柳山庄,做五柳先生了。

后来,有人给老头介绍了一位退休老教师,老头就在城里另外组织了一个家,跟新婚的老太太早上起来快走五公里,晚上到文化广场跳扇子舞,隔段时间去外地旅旅游,一辈子也没过得如此有滋有味过。

儿子媳妇去看他,他都有点不开心,为什么呢?搅扰他跟老爱人恩恩爱爱二人世界的清静了。

五柳山庄,拜拜吧。

从此窦家庄的五柳山庄闲了下来,窦爸爸给了老姑姑一把钥匙,老姑姑在五柳山庄的菜园里种了菜,隔段时间,会打开窗子,给房子通通风。

老姑姑是窦老爷子的表妹,窦爸爸的表姑,早年丧夫,带着一个女儿回到窦家庄没再嫁,女儿长大嫁人后,老姑姑就一个人生活,多年来一直或多或少的受到窦家的关照。

梅时雪住进医院要生窦豆时,窦奶奶派老姑姑做了先头部队,因此窦豆生下来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这位表姑奶奶。

一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 办公桌上的美味上司 庶出奸妃 南岳小录 闺袭 重生让我收获性福 在崩铁里捡到少年织田作是否搞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