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张九龄,字子寿,广东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唐朝第一位出身岭南地区的宰相。
在因为母丧回家守制之前,张九龄的仕途之路颇为顺利,因为他有一个颇为赏识他的宰相——张说,能够得到这位张说的赏识,是因为张九龄的文采。
元年间的宰相能够得到李隆基的重用,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姚崇擅长政务,宋璟秉守法度,张说擅长文学,就连彼此掐架的李元纮和杜暹也都以尚俭为名。
张九龄的文采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象的淋漓尽致,13岁的时候得到了著名书法大家王方庆赞赏,预测张九龄“此子必能致远”。后来王方庆的话真的得到了验证,20岁的张九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一举考中了进士,这在唐朝“五十少进士”的时代确实是个奇迹。
进入仕途后,不能不说张九龄的运气也实在不错,除了仕途之路一番风顺之外,更得到了同样文采出众的张说的信任,张说称赞他为“后来词人称首也”。
张说的称赞并不为过,事实上张九龄的文学成就远远超过了张说,除了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之外,还因为张九龄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家篇名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除了抒发离乡之后,思念远方的亲人、爱人之情外,我们还从诗中读出了张九龄那志向高远,清高秀丽的雅士之风。
作为诗人,清高秀丽的雅士之风绝对让人么羡慕不已甚至是引来众人的钦佩赞许,但是身在官场,张九龄身上的这种特质,并不一定能够为他带来好处。
开元十八年张说病逝后,张九龄正好回家母丧守制,三年后当他重新回到那个充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朝堂之后,在没有了张说的庇护后,张九龄的第二此仕途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张九龄刚刚回到朝廷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疏李隆基,建议不必禁止私铸钱币。因为在当年宋璟治理江淮坏钱的事件后,朝廷对于民间私铸钱币管理的相当严格,以至于经过这么多年,已经由当年查治坏钱,逐渐演变成了禁止私自铸钱。
张九龄的这个建议一经传播,便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例如和他同时进入宰相班子的裴耀卿就认为如果放开私铸钱币这件事,恐怕那些不安分的小人就会不再农耕劳作,而去追求铸钱所得到的利益,很可能又会出现恶钱泛滥的局面。
时任秘书监的崔沔和右监门录事参军的刘秩也认为铸钱这件事本就不是平常百姓所做的事情,如果放开了,肯定是那些富有的人去干这件事,这样以来平常百姓永远受制于那些富人。他们还举出了当年西汉吴王刘濞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私铸钱币的原因所造成的来反驳张九龄。
最终,在众人的反对下,张九龄的这个建议没有获得通过。
我们不能否认张九龄是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这一点从先前封禅大典他提醒张说注意封赏问题就可以看出,但从这件事情来看,张九龄显然违反了新官上任的“急于知事”的原则,所谓“急于知事”是指新官上任后,在对待工作上首先要充分了解情况,努力做到将情况烂熟于心,并且有据可查。并且知事的要点一定要弄清过去的情况如何;以前是怎眼的做的;现在情况如何;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史书上没有记载张九龄建议不必私铸钱币的理由是什么,但从众人的反对和这个建议最终被驳回的结果来看,这个建议的确很不成熟,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影响张九龄日后的升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