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91章 金戈铁马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古代中原王朝历来都有“防秋”的说法。

秋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在古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是一个必须重武备战的时期。

这是因为在这个季节草原上的马匹正是最彪悍、最强壮之时,故而有“秋膘”一说。

并且此时的战马是最具有战斗力一段时期。

草原民族为了面对即将来临却又缺吃少穿的冬天,往往在秋季南下,故而又有“打秋风”、“打谷草”之说。

同一时期的农耕民族,此时粮食丰收,谷物入仓,同时意味着敌人来袭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故而“秋、心”一个“愁”字。

古代募兵、练兵多在每年立秋之后。

从周朝开始,周天子一年四次狩猎都是选择在农闲时节进行。

“四时畋猎”即:春蒐(sou,读一声。)、夏苗、秋狝(xian,读三声。)、冬狩。畋(tian,第二声。)猎可不是为了单纯的打猎,而是为了训练、检阅军队。也就是说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都要搞一次大规模的练兵。

校场上,士兵们在随着用鼓、钲敲击出的声音指挥下,进行各种军事训练,如前进、后退、转向、变阵等内容。

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士卒便可以掌握不同的战术、战法,以应对不同的气候环境。

“四时畋猎”便作为一项传统被历代所沿袭下来。

练兵其实是分为三部分的,体力训练、队列阵法、武器操练。

体能训练那是最基础的,冷兵器时代,士卒们的体力尤为重要,没有力气,那还不如直接去送死。

那些精锐士卒,那一个个都是琵琶腿、车轴腰的存在。

“第一排右刺!”

海口西,文天祥第一军驻地。

一名长枪兵教官如雷一般的吼声响起。

打仗不同于抓捕小贼,更不同于街头杂耍。

什么刀花如影,什么枪花如风,什么辗转腾挪,什么开砖碎石,阵阵喝彩,武林之风,一片繁华。

这些武功高强之人,真正到了战场上一点用没有,都是送死的节奏。

曾经有人问过一代战神戚继光一个问题:‘师傅们平日里传授的武术套路 ,到了战场上还能用么?

戚继光曰:“两军对垒和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战阵,千百人列队推进,管你个人战斗力强弱,都不能突出或掉队。”

两军对战,与敌交手之时,那是千百人簇拥而去,丛如麻蓬。

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

第一排长枪兵,步法与手法并进,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紧紧握住枪杆最末端(右手握住根部)。

对着空气,奋力刺出!

对,右手就是握住枪柄的最末端。绝对不是双手握住枪杆的中间位置。双手握杆一半那是街头耍把戏,不是打仗。

两军交战,双方士卒发起冲锋,互相对戳,哪有时间给你搞什么辗转腾挪,给你格挡的时间和空间。

故,有谚语曰:“到厮打时,亡(忘)了拿法”。

戚继光在其《纪效新书》写到:“未有临阵用尽平生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谚云: 到厮打时,忘了拿法。兵岂易言哉!”

至于说,为了耍酷,把兵器倒着拿,或者在腰间旋转一圈的,看着好看,其实都踏马的找死的存在。

到了战场上,这种坟头草都老高了。

“第二排右刺!”军官再次怒吼着!

第二排长枪兵,对着右侧空气再次刺出!

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第三排,直刺!!”军官的怒吼似乎更大了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回*******富 男生身下是我的熟妻 六零之女主她高贵冷艳不会扯头花 来听听浪漫的亲身经历吧!!! 崩坏,开局落入爱莉老家 爱的补偿 地球原来是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