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10章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觉得本书写得还可以,请点击“加入书架”,收藏本书,能够在书评区点评就更好了。诺米诺言在此拜谢了!

第二天就要陪同宋时义去调研了,罗观专门查了查资料,把一些关键的数据记了下来,重点对即将调研的几个乡镇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三岔口乡在北召县最南端,之所以叫三岔口,是因为这个乡处在北召县、遮山县和南都市新华区交界处。这个乡是全县三线兵工厂最集中的,很多都已经被挖空了,特别是80年代两伊战争的时候,全县的兵工厂全线开工,日子非常好过。

当年三岔口乡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仅兵工厂日常的生活开销,就拉动了周边及整个乡的经济发展。两伊战争结束之后,兵工厂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有些厂开始谋划军改民。星火厂开始转向防爆器材,把厂搬到了南都市。

兵工厂一搬走,周边的服务业不再繁荣,乡财政所的日子也不好过了。没有搬走的兵工厂周边也不再景气,工人的工资都难以保证,更别说有什么高消费,美容店、理发店、浴池、餐馆什么的纷纷关门歇业。

兵工厂与周边百姓的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打架斗殴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治安不好,派出所长都换了好几个,也不见有什么起色。

近两年来,三岔口乡的经济有所好转,主要是依靠两大块:一个是食用菌,一个是大理石。在今年全县经济工作会上,县长王文元还特地表扬了三岔口乡。

从县城到三岔口乡是一条县道,越是接近三岔口乡,路况就越差。看到宋时义稍稍皱了皱眉头,与宋时义并排而坐的王树高赶快解释,这一片近年来添了很多大货车,主要是拉大理石的,把县道压坏了。

宋时义说:“过去我们修公路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就像一些城市,刚开始就没有把街道留足空间,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想拓宽,难度就大了。有些城市就不一样,一开始就设计有人行道、中间还有花坛。如果真的是不够用了,把花坛拆了就行了。因此,我们的眼光不能仅盯着当前。”

罗观感到宋时义的眼光还是超前的,现在看是一种节约行为,而长远看实际是一种浪费。

路上的坑坑洼洼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司机小陈避来让去的,后来就直着开了,因为已经是坑连坑、避无可避,最后干脆就在路中间停下了。因为前边的路被一个大车堵住了。大货车出毛病了,几个司机忙着修理。

路边就是一个大理石厂,里面的车不少,有的车从山里运来大石头,有的车往外运解好的石板。几个解石机一直轰响着,非常刺耳,里面的人说话如同在喊话。

大车一时半会儿修不好,宋时义就走下车来,王树高和罗观赶快出车陪着他。

宋时义与边上一个小老板模样的人攀谈起来。小老板介绍自己姓黄,是遮山县人,开了一个大理石加工厂,从三岔口乡把解好的板材拉回厂子,加工成桌子卖出去。

宋时义问道:“就像这么大个石板,你进价多少钱?做成桌子卖出去多少钱?”

“兄弟,听你说话也不像是本地人,我给你实话实说吧,进这个石板,平均就是5块钱。我做成个桌子,就算是最低档次的桌子,材料费、水电费、人工费不超过15块,我卖出去最少40块钱。”姓黄的老板显得非常得意。

宋时义说:“像他们这样的厂子,顶多赚4块钱,你赚的是他们的好几倍,老哥精明啊。”

姓黄的老板笑道:“要我说,北召人就是笨,光知道卖原料,这能赚几个钱?”

这里面,只有王树高是北召县人,罗观发现王树高的脸有些难看,而宋时义则是一脸笑意地继续与黄老板说话。

“北召人的确是笨,不知道深加工,卖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绝色老婆全本小说 定南王 嫂嫂不好惹,竟是满级King 闪婚,染上惹火甜妻 陆清清盛明羲 玩儿在那个年代 畅销小说推荐燕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