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69章 暗风吹雨入寒窗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元和十年(815年)年,大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传到通州(今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时,白居易的朋友元稹正身患重病。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的一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是终生诗友,二人被称为“元白”。

这次遭遇如此相似,元稹更能体会白居易的愁苦。于是,他写下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时,元稹的心境极度悲凉,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看到“灯”,他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看到“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他觉得是“暗风”。“窗”无所谓寒热,在他眼里也成了“寒窗”。有了情的介入,风、雨、灯、窗都变“残”“暗”“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

元稹写了听闻白居易被贬的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后来他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

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元白两人来往赠答,他们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之心境,无不凄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

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元稹家贫无业,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担起了教育元稹的担子。

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美女直播
新书推荐

【墨】卿瑶 穿成男主的背景板妹妹 【淫魔天神】 在吗,离个婚 行不得也哥哥 荒古剑尊 梁言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