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8被“叛卖”的政治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极端残酷、极端非人性的角色,这是多么的不祥呀!我们这个民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种权力政治的第三个特点是叛徒的政治。整个《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第一部分叫作什么“群雄逐鹿”的,就是一部叛卖史。吃谁的饭砸谁的锅的吕布,没有好下场,不但快了人心,也体现了“三国”对叛徒政治的否定。

但是,以我们的头号英雄人物刘备来说,据说关羽、张飞、诸葛亮对他都是忠而又忠、义而又义的了,可他对谁忠义过呢?他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然后又都叛变了他们。在这一点上,他与所谓反复无常的吕布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这也透露了封建政治的悖论。一方面要忠要义,一方面又有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叛变有理”论。哪样对呢?全看“活学活用”了。

一些“三国”故事,颇有浓厚的黑社会、黑手党故事的意味。上来就是“桃园三结义”,典型的黑社会做法和黑手党语言:“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一副盗匪的亡命气。电视剧里张飞的形象尤其可笑复可憎,一副匪气霸气蠢气、恶声恶气、昏头昏脑、蛮不讲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大哥”如奴婢鹰犬、对他人如阎王虎狼的嘴脸,谁需要这样的“三弟”呢?只能是黑社会的大哥大。他给人们的视觉观感甚至还不如《沙家浜》里的胡传魁。

当然,《三国演义》并不是历史,而是民间的历史传说,它反映的是吾国百姓草民们对历史的观点,包括“误读”与趣味性、通俗性“重写”。但是想一想,吾国百姓们对于天下大事、历史沿革,特别是政治军事斗争包括对于英雄主义的解读竟曾经是如此简单化、俗鄙化、小儿科化、赤裸裸的野蛮与霸道化,这不能不给人以怵目惊心之感。

也许《三国演义》的故事里要把刘备树成一个仁义之主,王道而非霸道的化身,然而这个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按现在表现的,刘关张之属实在与曹孙袁乃至何进、董卓等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也许在封建社会,王道云云只是说一说的,而实际上,人们只承认霸道的力量。

霸道当然是有力量的,这力量却也是有限度的,超出了限度,就会走向反面。这种霸权主义,很实用实惠,但又是不无危险的,弄不好它会流于愚昧短见的野蛮主义、蒙昧主义。它是令我泱泱文明古国早期灿烂而后来停滞的一个原因,思之令人害臊叹息。

《三国演义》电视剧下了很大功夫,制片态度不可谓不严肃,但收视效果似不理想。除了某些观念上的愚昧野蛮令今人感到格格不入以外,我认为电视剧反映了作品本身的一些不足。人物的类型化与事件的简单化就是其中要者。

由于《三国演义》所述故事繁复纷纭而又千奇百怪,“三国”人物是又多又杂,似乎是三教九流、男女老幼都写到了,故而总体看来,“三国”的阅读效果堪称是相当成功的,人们的一般印象是“三国”写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但这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效果是粗线条的,一往屏幕上立,类型化、小儿科化的毛病就显出来了。

我想起了一位可敬的领导同志常举的例子来了,他多次说过:“谁说恋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三国演义》就没有写恋爱嘛,还不是一样写得栩栩如生?”

活人少而类型多,当然用不着爱情。但是不要轻视类型的生命力,愈是类型愈容易理解接受和普及,成为“典型”,成为“共鸣”。成了典型、共鸣了也还是暴露出了类型化的缺憾,这个问题似乎值得深思。

我草此小文的目的当然不是要以张飞的态度对《三国演义》这一古典文学名著搞一次砍杀,不是对于“三国”的全面评价,也不是——基本上不是对于同名电视剧的批评。电视剧里的某些情节处理得还是很妙的,例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灵异话本养老婆(无限) 朕竟成了万人嫌联姻工具人[娱乐圈] 宜室宜婚 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 甄嬛传:华妃重生之权倾朝野 打破剧情,恶毒女配偏要逆天改命 鱼在金融海啸中(鱼在金融海啸中原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