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竹立家 改革与意识形态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正确指出晚期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把科学也变成了“意识形态”,消解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想”,用科学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作证明,把政治“非政治化”,把资产阶级国家的一切政治问题当作“技术问题”来处理,逐步清除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消解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能力,资本主义社会正在逐步变成一个“新极权主义的社会”。

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时上升为统治阶级,此前注重“社会阶级划分”的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和原则,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仍继续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和原则”;把反对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继续延续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此造成国家内部的长期政治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改善不显著的局面。最终,在“阶级斗争”的名义下,统治阶层内部的一些人排斥异己,搞腐败或特权腐败。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没有体现出来,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约,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没有充分体现,结果导致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在这种状况下,一些西方学者宣布“意识形态终结”,意思是关于意识形态“争论”的终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获胜,成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唯一选项。

但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最近3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认真思考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和原则,打破了把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意识形态核心价值,延续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意识形态僵局”,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更丰富,更适应时代的要求,由封闭走向开放。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以及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观念,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意识形态提供了新内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成了一个开放体系,既消解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对立,团结一致谋发展;又消解了由于社会性质不同而形成的“民族国家”间的对立。认识到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不是“相互替代”关系,而是相互竞争关系。这种竟争是文明形态的竞争,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两大文明体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以“意识形态为核心价值”的竞争,而不是以“民族文化传统”不同所形成的“多种文明之间的冲突”。

不言而喻,意识形态作为“国家信仰”或“国家理性”,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思想观念”,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重叠性、交融性等特点。开放性是指无论何种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观念体系都不是自我封闭、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文明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不断地从现实中、从自身的实践中汲取营养的;多样性、重叠性和交融性,是指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系在其内涵上具有重叠交融的特点。由于现代文明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具有多多少少的相同性或相似性,所以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时,所提出的“价值指导原则”也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

但是,提出意识形态价值原则是一回事,而把这种价值原则在社会制度中落实到位则是另一回事。例如,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排序”中,“自由”是首要原则与价值,资本主义被称为“自由资本主义”。而马克斯·韦伯通过对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草色烟波里 重回九零拆迁前 [星穹铁道]网友想和你面基 极致娇宠,从一夜深情开始 为军火库舔女主三年,她却当真了 1941重启波斯 男配视频直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