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35章 德与法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法也,刑也。自齐桓公时的管仲起,便开启了法治的先河。管仲认为,法度建立,就不可巧以作伪,权衡立,就不能欺以轻重,故国家最重要的就是立法度。管仲凭借对法的崇尚,帮助齐恒公成就霸业。而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立法者,莫过于商君,商君认为‘法任而国治矣’。直到了韩非子,法家的思想趋向成熟,但是韩非子也将法治与德治对立起来。”

“他说;‘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可见,在韩非子看来,人本身的善良是很少的,正像天下少有自直之箭和自圆之木一样,所以治国一定不能依靠人治,德治,要远智能,束以法度。”

“自韩非子之后,法家的杰出代表也有不少。法能约束人的言行,一个国家必然要设立律法。法能强国,从管仲到商鞅,法家人扶持了一代又一代强大的国家,所以,法家的作用不用我说,师父和晋王也能够明白。”

“法能强国,一个强大的国家成立不然离不开一部完整的律法,只有依法治国,天下才有公公正可言。天下百姓才能依照律法,有伸冤的希望。所以,在纯安看来,律法必然要修。”

“如此说来,你偏向法家?”萧太傅问道,他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身为一代大儒,所收的唯一的女弟子居然崇尚法家。

陆若华却是摇了摇头,继续道:“我并不偏向哪一家。德治和法治都有利有弊。”

萧太傅有些惊讶,好奇地问道:“这怎么说?”

“德治的优点在于强调君王的道德修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帝王自身是不是注重道德修养,对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今宗法盛行的情况下,‘贵有常家,尊在一人’强调君王自身下修养更具有重要意义,无可非议。”

“但是德政的弊病也是明显的,很多时候都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有贤德的人当政,当然盛世清明,百姓安生,但是一个国家很难保证它的君王都是圣贤君子,前朝暴君的事例屡见不鲜,一旦君王是暴虐之人,政由己出,国家马上就会变得浑浊不堪。甚至每位君王的继位都会对政令做出一定的改变和震荡,”

“特别是在战乱的时候,如何寻求国家的重新建立才是第一需求,这时候首先取决于力量的对比,德治在这个时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反而法治有着明显的作用。所以,战乱时期的人往往都崇尚法治,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诸葛亮等人。”

“那法治的利弊呢?”萧太傅问道。现在他的兴趣已经完全被勾了起来,原本只想要用这个题目测测弟子的见识,却是没有想到会听到如此一番精彩绝伦的见解,实在是让他欲罢不能。

一旁的晋王更是如此,其中的有些话,还让他陷入了沉思,现在看向陆若华的眼神,已是满满的惊艳。

“任何国家和时期,都是需要律法的,战乱时期更甚。从唐高祖时期的《武德律》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颁行的《贞观律》等等,最后到我大燕的《大燕律例》,可见律法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甚至一位君主,都不可能不要律法只要道德的。”

“对于以法治国,优点是明显的,但是法治的不足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法律是人定的,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漏洞,甚至每隔几年就要重新修订律法,弥补之前的不足和漏洞。还有,律法不能自行,需要有人施行,如果施行律法的人不能公正执法,那么律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的法治,不但不能利民,反而会扰民。法治的可贵,不在于法的准则,而在于能不能被执行到底,能够公正地执行律法的人,自古以来,可谓是凤毛麟角。”

“既然两者都有弊端,那治国又当如何?”晋王忍不住问道。

“为什么我们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强少 狂探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一世倾城:魔尊的妖孽爱妃 仙道厚黑录 盗墓:什么毒什么伤,全冲我来! 逐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