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19.第19章 电讯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英国报纸的新闻源习惯与欧陆还不太一样,路透社成立之初,几乎很难把自己的消息卖给报纸,路透先生已经很卖力了,但最初在伦敦的表现很不妙。

于是,唐宁拍板决定,创办自己的报纸,哼,泰晤士报这个风向也太容易变了,仗着自己是老大就操纵舆论,甚至还呼吁要更换英国电报公司的总裁,士可忍孰不可忍?

泰晤士报和某些议员也太幼稚了,不要说有罗林森和塞缪尔两大盟友在bt,单论他那些控制在他手上的高能电池厂、纸带厂、油墨厂、打字机厂,唐宁大人在bt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既然要发行自己的报纸,对于自动排版机的研发就显得更重要了,在自动排版机发明之前,手动排字工的工作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发行量最大的泰晤士报都没能超过8版,因为工作量太大,当排字工作太大时,并不是增加排字工的人手可以解决的。

活字印刷术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在中国并未被大规模地采用,因为汉字数量太多,几千个字,活字跟死字几乎没有太大区别。18世纪初,巴黎曾刻出一套十万余字的木刻汉字,但规模过于庞大,难以使用。19世纪初英国的瓦兹曾造出一套准确的活字,但成本如此之高,普通汉字印刷没有希望能够使用。英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总共才26个字母,活字拼在一起的难度很小。

唐宁最想做的事不是一个大发明家,而是手下有一大帮发明家,在自动排字机的研发过程中,他主要交给了在世博会上招揽的传真机发明家贝克韦尔。当时的排字工人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给报纸排版,可谓活儿多人囧。由纸带机来完成排版流程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贝克韦尔最初的方案需要庞大的字母库,简直可以让机器崩溃的庞大,这位老发明家又没吸取在发明传真机时的教训,信息量过载对自动机器来讲是致命缺陷。新闻中所需要的字母数量是不可预料的,唐宁不得不亲自出手,提出用少量模具即时生产所需的活字,这就是热金属排版。

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金属,熔点仅300摄氏度出头。可惜现在根本没有电可以用,电气时代还没到来。需要明火来使机器铸件加热。活字通过自动排字机排成一行之后就把它们熔在一起,成为一个版面的基础构件,在方框里逐步排列成版之后锁定,一个版面就新鲜出炉了。

以这种速度排版的报纸,别说8个版面无压力,80个都无压力啊,只需要多找几个编辑校对打字机上打印出来的文档就行了。

唐宁对字体还不太满意,请艺术家重新设计。在研发排字机的过程中,他一直在不断地要求字体设计师们改进,最后选定了一种类似helvetica的优雅等细度字体,印刷出来的样张果然给人焕然一新之感。唐宁觉得这个比泰晤士报的字体好看多了。这也是他的报纸的竞争力啊,漂亮的细节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印刷效率比别人高,离一份报纸的成功还远着呢,他还是先老老实实当印刷厂厂长吧,给每日新闻报和早晨邮报等追求成本的“便士报”做印刷厂。为了最好地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除了正常的每日发行渠道外,他最给自己的报纸起名《电讯报》,只要是租用bt电报机的用户都可以自行打印报纸,这种“电子”方式发行的报纸,使用的是电报租用者自己的油墨和纸张,电讯报公司的成本可比印刷还便宜,所以卖得比《每日新闻报》《早晨邮报》更便宜。还有一大优点就是这样的电子报可以每天更新多次,最初《电讯报》就是每四个小时更新一次,若是有突发新闻,唐宁要求主编在十分钟之内写好稿,然后加入电报发行序列。论新闻的新,谁也比不过《电讯报》。马路上有个哥们被马车撞死了?看看《电讯报》有没有更新,没准儿就已经出新版了,囧。

这种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极品书生 奉子寻夫,降服百变妖君! 全球降临空岛:开局抽取神级天赋 无限吞噬:从蛇进化成禁区兽皇 夺鼎1617 政治婚姻与罗曼蒂克 被网恋对象骗去星际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