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3.穿戴 (第2/7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这消息随后不胫而走,这家鞋帽店从此生意火爆。

吴鼎昌一向注重仪表。抗战期间,他任贵州省主席。在公众场合总是穿一身笔挺的西服,上衣口袋插一块花手绢,微露一角。吴每天刮脸,丝毫不见胡子茬。

民国时期,高级将领里最讲究服饰的据说有两个人,一个是商震,另一个是邹作华(曾任中央炮兵学校教育长)。1928年后,高级军官为标榜俭约,一般都穿灰布军服,一套灰斜纹布的军服料子不过三四元,商震的军装则一定要拿到东交民巷的外国裁缝铺去做,光手工费就得三四十元。商所穿衣服,无论军装还是便装,一概烫得笔挺,家里雇着专门烫衣服的工人。

虞洽卿虽为上海滩的大佬级人物,却一向不修边幅,尤其不喜欢穿长衫。他坐汽车外出活动,常常是短打扮上车,把长衫放在车上,下车时再由司机取出,披在身上做做样子。

上世纪30年代初,张恨水在关门“暴写”了一年小说之后,去了趟西北。他到西安拜访时任陕西省主席的邵力子,邵很热情,听说张要去兰州,就安排他搭乘西兰公路刘工程师的公务车。张一路阅尽西北的荒凉,感到这里的一个县尚不如江南的一个村镇。刘工程师告诉他:“你还没到县里头去看看呢,老百姓的衣不周体,十几岁的闺女往往只以沙草围着身子过冬,没有裤子穿,许多县都是如此。”

方丈是庙里的权贵阶层,衣食住行都远高于一般僧众。当年拈花寺的全朗和尚,有成箱的绫罗绸缎,单夹棉纱无所不备,时更日换,越穿越多。

汤恩伯不修边幅。身上穿的军服,灰的黄的连同军帽和皮带的颜色,能凑成几截。他夏天坐在汽车里,总是一只裤脚包着鞋跟,另一只裤脚卷到膝盖以上。除了接待外宾,很少能看见他穿戴整洁的时候。

宋美龄选购衣料,总是跑好几家店铺,问明价格,拣合意的地方买。

天津买办冯庸仙每天早、中、晚换三次衣服,每件衣服的款式和花样都不同。中式上衣的花朵,与时辰相应,依含苞、初放、盛开三式定织。如此则他本来已成堆的衣服就要再加上两倍。还有成堆的人为他设计、购置、收藏、整理衣服。

邵乾一是东北首屈一指的资本家,身家不下千万,过日子却像个穷人。他平时穿的衣服都是老伴缝的,鞋也是老伴做的,从不穿皮鞋。鞋穿破了就叫人去掌,有人开玩笑说:“老东家,你穿什么样鞋没有?不要再穿掌的鞋了。”邵笑笑说:“省一个是一个。”某日,他去哈尔滨马迭尔饭店赴宴,穿一件黑布大针脚的棉袍,戴个毡帽,显得不成体统。陪他去的跟班说:“总经理,你穿我这件水獭领大衣,水獭帽子,我再借一套。”邵说:“不用!是请人吃饭,也不是请衣服吃饭,还管穿什么吗?走!”结果马迭尔的门房放跟班进去,把邵当成伙夫拦住了,跟班怎么解释也不管用,邵一气之下,在门厅大喊:“谁不知道我邵乾一!”

1939年,张伯驹辗转来到大后方贵阳,往访贵州省主席吴鼎昌。他战前见到的吴鼎昌,都是长袍马褂,脚登双梁鞋,此次见吴身着笔挺的上将军服,不免心生滑稽之感。

刘延陵与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等同为文学研究会早期的八个诗人之一。刘是苏北人,口音很重。一天早晨,郑振铎去看刘,刘正在被窝里鼓捣,郑振铎不明就里,问他在干什么。刘答:“换裤子。”因是苏北腔,听起来有点像“红裤子”,这就有点类于女人的行事了。

作家许杰早年在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教书时,花17元做了一身咖啡色的厚呢西装,包括上衣、裤子和坎肩。他还给西装配了衬衫、硬领、领扣、袖口和领带等。这是许杰的第一身西装,在宁波就没怎么穿过。后来到了上海,他费了老大劲才打上领带、把西装穿好,出门后仍不知所措。看见有人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独家宠爱 许妍许琛顾哲宇 凉州边军:开局爆兵系统 狙猎神王 开局就失业:返乡途中卖盒饭白叶陈导 一度成神 斗罗反派模拟器,开局迫害千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