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14.交游 (第3/7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未再游说。

聂绀弩在《中华日报》编副刊《动向》时,从不约稿,稿件全部从投稿中选取。一天,他收到一份用普通白纸而不是稿纸写成的稿子,毛笔字,通篇没有任何涂改,署的是笔名。聂绀弩读后感到这文章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就去找友人叶紫辨认。叶与鲁迅有来往,一看即说:“肯定是老头儿(指鲁迅)的。”聂绀弩因此与鲁迅有了交往,并把鲁迅网罗为一个主要作者。聂还征得报馆老板林柏生的同意,凡是鲁迅的短稿,稿酬一律每篇3元,而一般稿酬是千字1元。鲁迅后来和聂绀弩开玩笑说:“那我以后投给你的稿子要越来越短了。”

上世纪20年代,北大的一些名教授如钱玄同、胡适等都看不起写通俗小说的张恨水,独刘半农不这样。刘主编《世界日报》副刊时,因登出张恨水的《春明外史》,钱玄同耻于与张为伍,给刘半农写公开信声明从此不再给《世界日报》副刊撰稿。刘半农却不为所动,依然与张恨水保持交往。一次刘应邀去张任校长的学校演说,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张校长是当今的小说大家,他的成就越过了李伯元、吴趼人、曾孟朴这些人。你们在他办的学校上学,是很幸福的事情。”

方光焘曾介绍许杰到上海立达学园兼课。一次方请许在江湾街上一个小酒馆喝酒,席间方写了一张字条,让跑堂的去请丰子恺、刘薰宇也来,末了并未署名,写了个“致风流(丰、刘)二君子”。许杰就此感到,立达学园一班人“讲友情,讲义气,讲生活趣味”。

耿济之不到20岁时,曾和三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混在一起。他们是瞿秋白、郑振铎、许地山。后三人的名声后来都超过了耿济之。当年四人都是北京的穷学生,都喜欢文学,每天到耿家读书、讨论。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时,四人都是发起人。

老舍是个喜欢和各色人等闲聊的人,和尚、琴师、厨子、花匠、剃头匠……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抗战期间在重庆,老舍常到中苏文化协会的茶座上同茅盾喝茶聊天,或去郭沫若家聚会,也常到剧院看他的剧本排练,同演员闲聊。

1918年,张元济两到北京,公私兼顾,连办事带出游。一些名家如蔡元培、傅增湘、辜鸿铭、林纾等闻讯后接踵而至,到北京饭店探访他。这种拜访方式是来客在大厅由办公室接待,将名片送到房间,张元济便下楼会客。辜鸿铭来访时身穿接衫,上身白夏布,下身为青灰色熟罗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那条盘在头顶的灰白色辫子。

上世纪20年代,上海的两个围棋名手王子晏和陶审安曾在名流张淡如家相遇并对弈。两人棋力相当,但陶家在浦东,当年不便经常碰面。两人便约定下通讯棋,每次在棋格上填写一子寄给对方,如此往还,这局棋共下了187手,自1922年8月起至1926年1月终局,历时近四年。1926年夏天,两人开始下第二局通讯棋,来往数十子后,陶审安不幸病逝,成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张中行说:“(胡适)喜爱社交,长于社交,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游之广,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过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因为他有名,并且好客,所以同他有交往就成为文士必备的资历之一,带有讽刺意味的说法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傅斯年回忆说:“记得九一八前半年间,有一天,我请几个朋友在我家吃饭。座上有在君(丁文江),有适之先生等。我议论一个人,适之先生以为不公允,说:‘你这偏见反正是会改变的。你记得在巴黎时,你向我说过三遍,回国后第一件事是杀了丁文江。现在丁文江在你旁边,你干吗不杀他?’后来我怨适之先生恶作剧,他说:‘在君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三年后,她藏起孕肚成了首富 异世龙神 重生之实业大亨 权贵娇 神说我会遇见你 海贼:这个海军强到离谱 侣行·中国新格调:爱到极致,行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