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166.第166章 他叫彭佳木(一)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最快更新阴阳棺 !

对于任何一个搞地质研究的人来说,彭佳木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地质学家,能够三次带队进入罗布泊,两次安然返回,也能在资源紧缺的当时找到热重水的痕迹,并且领着中日摄制组在风沙漫天的西北大漠,寻到从古墓地、兴地山进入楼兰古国的神秘山道。

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和辉煌、神秘两个字挂钩,就像一只不知疲绝的蜂鸟,折返于社会和罗布泊的两侧,辛勤的付出着,并且最终将生命的痕迹抹除在他一生拼搏的罗布泊,留给世人无数猜想的空间和玄秘。

包括我,之所以对这个人颇有有兴趣,还是因为大学时候流行的一个故事。

那时候网络刚刚起步,许多杂谈都会刊登在比较大型的网站上,而这些网站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投资,聘请了一批写手,杜撰了无数古怪的故事。

比如彭佳木和双鱼玉佩。

从历史学文物的角度来说,双鱼玉佩并不是指单一的特殊文物,而是泛指一大类刻着双鱼图纹的玉佩。

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出土的一块双鱼玉佩,出土自内蒙古自治区。

在其辖下的哲里木盟(今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有一座辽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墓中出土的这块玉佩白玉圆雕,用阴线刻出眼、腮、腹鳍、尾等细部,双鱼嘴部穿孔用金链系佩,故而得名‘双鱼’。

在此之后,辽国一带,乃至靠近的宋国边城都出土过类似的‘双鱼玉佩’,于历史系而言,双鱼玉佩的稀奇度,仅限于它的雕刻工艺,以及考究出当时佛教对于辽国的影响力相当强大,除此之外并没任何特殊之处。

直到那篇杜撰的文章出现。

不得不说,那偏文章的写手把故事编制的很充实,初见时,甚至连我这样的考古系学生都产生了动摇,怀疑起这是不是真的。

故事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说当时文革之后的那段日子,许多年轻人都失去了生活的法子,不少人组团结队想去大西北淘古货,淘遗迹,把找到的宝贝倒卖给洋毛子,换点钱和房子,找个娘子再生个娃子。

但没想到的是,持续五年间,去的人死的死,疯的疯,离奇的是,在他们尸体的胃囊里找到了古怪的植物,还残留了一种古怪的毒素。

这件事情当时轰动很大,还惊动了中央,中央甚至不惜把彭佳木和一伙军方专家、民间专家组织到一起,发动了一次次浩浩荡荡却又低调无比的古城科考。

一行人找到古城,却遇到无比离奇的事,队伍里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彭佳木这好端端的人却突然间说没就没了,为此军方又不惜一切代价派出了飞机,直升机,坦克,装甲车,密密麻麻的部队对古城和罗布泊进行了一遍地毯式搜索,天晓得,居然连个屁都没捞着。

而活下来的人不是疯疯癫癫的,就是畏畏缩缩的,说到真相,是因为他们当时在古城里发现所有仪器设备统统都坏了,连地表环境都变了,还在遗迹里找到了一个超越文明的工程设备,这设备里头有个东西是好的,就叫双鱼玉佩,之所以叫这名字,还不是因为外形长得像,而是因为有人拿条鱼对着玉佩,没想到眨眼,玉佩另一头又蹦出来了条一模一样的鱼……

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我是半信半疑的,但第二次看……

整个故事里漏洞太多,首先,文革之后那段时间,哪哪的人都收了骨头,不敢随意造次,谁不怕掉脑袋?就算要去大西北捞宝贝,也不该是在这个年头,这不就等于是把脑袋挤裤裆里,还指着胯下让人射嘛不是?

再者,这事情既然闹的那么大,联想起彭佳木第二次带队去古城的时候,队伍里还有日本人的摄像师,肯定把下毒的矛头第一时间联系到善用毒药、化学武器的日本部队身上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灵异话本养老婆(无限) 朕竟成了万人嫌联姻工具人[娱乐圈] 宜室宜婚 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 甄嬛传:华妃重生之权倾朝野 打破剧情,恶毒女配偏要逆天改命 鱼在金融海啸中(鱼在金融海啸中原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