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译英诗(六首) (第3/6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赞美那一队轻骑兵, 高贵的六百名!</blockquote>

诗是歌谣体,文字极简单,意义极明显,音节极响亮,气势极雄壮,非如此不足以赞咏这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文字在诗人手里,就应该如软泥在雕塑家的手里一般,服服帖帖地任由捏弄。丁尼生使用文字的本领已臻化境。读此诗就像是吊古战场,恍如身临其境,但闻战马嘶鸣,只见血肉横飞。也许读此诗不如听朗诵,朗诵可能更传神。开始时音节轻快,“半里格,半里格”(一里格是约当三公里),骑兵徐徐前进。一声冲锋令下,石破天惊。然后“无话可说……不问为什么……只知奉命去做”,点出了全诗的精髓所在。然后形容炮火,右边,左边,前边,六百骑兵陷入袋形阵地。然后进行肉搏,杀敌致果。然后功成而退,再度遭受炮轰,右边,左边,后边,又是三面受攻。剩下来的已不是六百了!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错误的命令也得服从,有了这种绝对服从的精神然后才能奉行不错误的命令。重理性的崇奉个人自由的人也许不能同意,但是在军队里这种服从仍是必要的。

四、你问我为什么

丁尼生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诗人,生于一八〇九年,卒于一八九二年,差不多把维多利亚整个时代包括在他的一生之中,他继华兹华斯为桂冠诗人。他的思想及其作品最能代表他那一个时代的精神。他生时声誉之隆一时无双,但在死后即一落千丈,也许就是因为他太能代表时代精神,那时代已经过去,所以他也跟着落伍了。平心而论,他的作品在技巧方面是上乘的,当作纯粹艺术品来欣赏,自有其不朽的价值,而他的思想尽管过时,也自有其历史的意义。

《你问我为什么》可以说是一首完全说理的诗,不过说得干净利落,而且在形式上具备了诗的条件。从这首诗可以窥见丁尼生的性格的一斑。粗译大意如下:

<blockquote>你问我为什么,既然不适意, 我还要居住在这地方, 此地的雾使人迷惘, 对着苍茫大海只好垂头丧气。</blockquote><blockquote>这是自由人耕作的国土, 是庄严的自由所选中的, 在这地方无论是敌是友环绕你, 你可以把想说的话说出。</blockquote><blockquote>这是一个政局稳定的国家, 有名的古老的泱泱大国, 从一个事例到另一个, 自由的基础慢慢地在扩大;</blockquote><blockquote>这里党争很少酿出事端, 一些不同的思想 由它一步步地酝酿, 有充分时间与空间去发展。</blockquote><blockquote>如果有组织的团体压迫 言论,把独立的思想 看成为犯罪一样, 个人的自由从此沉默, 纵然英格兰的威名 三倍地远播海外各国—— 纵然国家的每条沟壑 都被金沙填得阻塞不通—— 吹送我离开这个港口, 狂风哟!我要去寻较温暖的天, 我要在我死去之前, 去看看南方的棕桐和庙堂的巨构。

</blockquote>

这首诗作于一八三三或一八三四年,发表于一八四二年。英国当时正因为改革案而举国骚然,此诗盖有感而作。所谓改革案,乃政府所倡导,旨在扩大议员选举的投票基础,并改革选举制度的不公及弊病,由阁员约翰·罗素于一八三一年提出,经过剧辩,于一八三二年通过。以后还有第二项改革案及第三项改革案,使英国政治更迈向于民主。丁尼生属于“开明保守”一派,继承十八世纪勃尔克的政治理想,主张逐渐改良。

丁尼生这首诗开端自问为什么住在英国而不远走高飞。当时移民海外之风甚盛,或到美洲,或到澳洲。丁尼生说他宁可驻守在这以雾著名的地方,盖因这地方有政治言论的自由,而且是于稳定中求进步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三年后,她藏起孕肚成了首富 异世龙神 重生之实业大亨 权贵娇 神说我会遇见你 海贼:这个海军强到离谱 侣行·中国新格调:爱到极致,行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