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67|3.22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理起来更加合适。毕竟季宣和曾经生活在讲求平等开放的现代,就算他早已经习惯婢仆的伺候,想要完全像锦朝人那样对待下人,那还真有些难为他,若真这样,他也就不是季宣和了,在现代的经历算是完全被抹灭。这样的事情,只要季宣和还有现代的记忆,那就不大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季宣和之前控制粮食买卖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征兵令下达已经有半月,粮价控制得当,人人都能买到糊口的粮食,加之有差役不断在街上巡逻,至今为止,都还没有发生抢粮的事件。西林县附近几县可就没有这么好的环境,在事态没有严重到一定程度前,县衙官差是不会管这些的。

各县情况不同,粮商抬价程度也就不同。个别县城情况比较严重,粮商们很是精明,粮价涨了,涨的幅度却在百姓们承受范围内,没涨到人神共愤的地步。真要是那样,但凡知县不是个蠢的,就会出面管制,治下民心不稳,治安混乱,对官差也没好处,在事态还能控制之前,没有哪个官员会傻的将自己的管辖之地弄得民不聊生。

安王早有争皇位的心思,对于自己的封地管理比较严格,一些蛀虫早就被他以各种借口给打发了,留到现在的不说能耐有多强,至少也不是那等不辨是非、不分轻重之人。尽管应急能力有好有坏,最起码的道理还是懂的,各县局面尚在控制之内。

季宣和也不见得比他们厉害许多,能长久担任一方父母官的,没有一个是蠢笨之人。造成如今这样的状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季宣和有先见之明,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西林县县衙官员上下一心,只要是有利于西林县的命令,季宣和一声令下,底下官差就倾力而为。有着这么强势的县衙,商户哪敢不配合?

况且,季宣和很有分寸,不会说要将大户们的钱粮给贡献出来,只正常的粮铺限价限量卖粮,还在粮商的承受范围之内。何况这样的事情在草原部族来袭之时就发生过一回,一回生二回熟,如今粮商和差役操作起来那是驾轻就熟,两方都有了默契,配合起来毫无生涩之感。

季宣和也没有什么都管,除了粮食之外,其他的还是百姓们自己说了算,不然,管得太宽就要惹人生厌了。

季宣和看着手中的册子,嘴角不由自主向上弯了弯。有意思,真是有意思,他只在西林县全县范围内传达了自组护卫队、自备兵器的建议,没成想百姓们执行的如此彻底,人手一件还不足,连备用的都给准备好了,这西林县百姓也太可爱了,还真有点全民皆兵的感觉。

别小看这些木质兵器,只将前端削尖的木矛也不可小觑,趁人不备,能轻而易举的要人性命。季宣和有些想不明白,你说要是在没有防备之下,被敌兵突袭,那样手无寸铁还说得过去。外面都对战很久,还一点没有准备,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铁器买不起,难道连简单的木矛都备不起吗?

季宣和不是武将,前线的消息若非上面特意交代,否则不会传到他这儿,可想而知,他能得到的消息少之又少,他只能凭借一些蛛丝马迹来猜测大致的情况。战事已经延续半个多月,到目前为止,西林县周边的县镇都还安然无恙,想来战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烈,至少安王还尚能应付。

将士参与打仗,后勤供给就得靠季宣和这样的知县乃至知府。比起将士,地方父母官的负担也没能轻松到哪里去。战事刚起没多久,赋税就提了一成,特别是粮税,不能用钱银代替,其他的商税之类也有着硬性规定,很多税款都要直接上交实物。

打仗期间,物价不可避免飞涨,西林县城就算有季宣和调节,到了后来,粮价还是以可见的速度蹭蹭往上涨。不涨不行,周围县镇的百姓都大量屯粮,粮食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粮商的粮食库存不断减少,供给跟不上,粮价自然是如同云霄飞车那样,只见高不见低。要是西林县城粮食不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南方纪事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反派:我成了主角师弟的替身 万千宠爱 周婶的妈妈 大魔女笔记 情深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