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二十二章 情难断 毒难戒 (第2/8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翁泉海说:“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症,声音窒,舌苔中部黄厚而腻,寸脉坚,为‘寒包火’,病因病机为肺俞郁热,复感风寒之邪。当以散表寒清里热为治则,解其寒而热自散,方剂选用医圣张仲景的麻杏甘石汤加减,方用麻黄为君,能宣肺而泄邪热,取‘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全方药虽四味,配伍严谨,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西医怎么治疗呢?请斯蒂芬先生为我们讲解。”

斯蒂芬说:“对于肺炎,我们分为细菌性感染或者病毒性感染,造成了肺部的炎症,所以西医的治疗原则是抗炎抗病毒。”

翁泉海说:“中医重视病人个体差异。虽然同是肺炎患者,可能病程长短不同,病人高矮胖瘦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中医会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医疗仪器和实验室结果治疗肺炎。热盛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者,当以扶正为先。邪热去而正气不伤,补气而不闭门留寇。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施治的原则,中医治病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利、病史等诸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内经》‘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理论。”

斯蒂芬微笑着说:“中药煎制缓慢,起效慢,容易延误病情,且入口难。而西药治疗服药简便,还可以通过注射让药直达病处,见效快,迅速消除病症。”

翁泉海对此有不同看法,说道:“见效快是好的,就怕病来病去,反反复复,而中医讲究整体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加减药味和药量,达到辨证论治,从根本上祛除疾病。”

斯蒂芬说:“没错,但如果能保证从根本祛除疾病,还是速效为好。”

翁泉海最后总结说:“所以,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才是为医祛病之道。”

课讲完了,众人觉得耳目一新,对这种形式都很喜欢。

这事传到上海中医学会齐会长的耳朵里,他一直都很赏识翁泉海,认为有必要提醒他一下,就找到翁泉海说询问情况:“泉海,你怎么请西医来讲学了?我听说你把自己的患者介绍给西医院治去了?”

翁泉海解释道:“齐会长,我通过这次中西医擂台赛,发现西医有所长,所以想请西医来讲讲,也是促进中西医的交流。西医有西医的长处,它更加精细直观,可补中医之不足。至于我把患者介绍到西医院,那是因为他们的病适合西医治疗,这都是为了患者能早日痊愈。”

齐会长颇为不满地说:“泉海,我们的老祖宗是中医中药,这是我们的根啊!眼下,西医不断扩张,已显露出要跟我们中医平起平坐的架势,你作为著名中医,还是上海中医学会的副会长,怎么能带头推动西医的发展呢?这对于保护我们中医的地位没有益处。这些日子,学会的中医纷纷找上门来,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只能说我不清楚,等问问你再说。泉海,这个场你让我怎么圆啊?你做这事之前,总得跟我商量商量吧?”

翁泉海说:“您说的我都考虑过,我觉得我做得没错。中西医各有所长,目的都是治病,不能因为中西医之争,忽视了治病的最终目的。”

齐会长摇摇头说:“泉海,绝大多数中医对西医还是有偏见的,你的做法已经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你就不怕……”

翁泉海坚持己见地说:“我所做的一切,是推动中医之进步。同行们可以去评说,我更看重的是患者们怎么说。我推崇中西医并举,只要能治好病,只要患者们能说出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 办公桌上的美味上司 庶出奸妃 南岳小录 闺袭 重生让我收获性福 在崩铁里捡到少年织田作是否搞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