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70章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结果,陈先生当非常熟悉。”

陈近南沉吟不语。

前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家庭成分有官籍、民籍、军籍、监籍、灶籍、匠籍之分明代工匠社会地位低下,官府把罪犯家属籍充为匠几成惯例,造作工役,以囚人罚充。这是打在老百姓身上的烙印,每个人在出生时已分成三六九等。

八股考试完备,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匠籍制度规定匠不离局、匠役永充,凡被编入匠籍的工匠,世代不得脱籍,家中必须有人习匠,手艺世代相承,确保大明帝国营建土木时有工役补充。

同时,从洪武到宣德年间,规定入匠籍者一丁服役,可免家中二丁之役,单丁减轻或放免。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匠人子孙,在巨大的身份反差面前,最现实简便的途径,就是通过科举除籍入仕。

这些,陈近南都知道。

陈近南也知道皇上要说的意思。

前朝时期,确实有几名匠人凭借技艺逆袭,从一名工匠走上仕途,比如宣德初年,无锡石匠陆祥,官至工部左侍郎。陆祥的母亲年老生病,皇帝亲自去探视,命光禄寺每日供给酒馔,且赐金养老,荣耀非凡。

吴县木匠蒯祥,参与了京城宫城的营建。蒯祥的父祖辈都是技艺高超的木匠,且都参与了南京宫城的营建。正统年间,蒯祥历官至工部左侍郎,食正二品俸,被皇上称为蒯鲁班。

蒯祥技艺超群,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中上意者。能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每修缮,持吃准度,若不经意,既造成,不失毫厘。

蒯祥活了八十四岁,历经洪武至成化九朝八帝。他去世后,皇上赐赏有加,荫及子孙。

可是,当时的士大夫对陆祥、蒯详等以匠人身份入仕,还是觉得新鲜与观望的。这只是与营建两京需要技艺人才的时代背景有关。

明太~祖朱元璋营建南京城时,使用了近百万人力;明成祖朱棣修筑北京城时,调集三十多万工匠,百万民工,经三年半才营建而成。

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在建筑方面是外行,经常招致皇帝的不满。如嘉靖三十六年重建奉天门时,工部尚书赵文华惶窘无计,“支词以对,上怒逐之。”

因此,匠人中的佼佼者便脱颖而出,深得皇帝赏识,一步步从工匠脱籍而走上仕途。一直到匠人徐杲官拜尚书,史上空前绝后。

永寿宫重建,徐杲去工地仔细审视筹算:“四顾筹算,俄顷即出,而断材长短大小,不爽锱铢。”

施工时,嘉靖皇帝住在旁边一个宫殿,却没有听到一点斧凿之声,也没有浪费一丁点建材,不到三个月而新宫告成。

像这样的良材,皇帝能不欢喜吗?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徐杲历经四年重建完工。

嘉靖皇帝任命徐杲为工部尚书,又想赐他太子太保。但以阁臣除阶为首的大臣们都力阻不可,认为工匠成此工作,即其职分,哪能有如此高规格的晋秩赏赐,嘉靖帝只好作罢。

徐杲是个谦退的本分人,虽跻身京卿,但从不敢以士大夫自居。

徐杲的营建才能,的确是一般官吏无法相比的。他不仅能发明,而且善于传授后辈,是个实用性的技艺人才。

可是相比陆祥、蒯祥,徐杲的结局就没那么好了。

嘉靖帝刚驾崩,徐杲就被人弹劾革职。徐杲被罢职后,这些士人文官们还不肯罢手,又捏造罪名,极力构陷,

正史中明晃晃地写着:匠役徐杲,躐官是指越级升任。只从修撰者的文字把戏中,就不难看出这些士大夫对工匠入仕的态度。

徐杲被流放戍边。徐杲事件以后,工匠再难做官。

一切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南方纪事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反派:我成了主角师弟的替身 万千宠爱 周婶的妈妈 大魔女笔记 情深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