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第二章 初遇X藏身X茶路(二)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清俄茶叶贸易第一阶段-武夷山-恰克图阶段,其主要经营模式是晋商从福建武夷山附近的产茶区同茶农订立代销、监制协议,预付订金或部分货款。茶农必须按晋商品质要求生产合格晒青天然晒干或杀青大锅炒干,再用土制木质蒸气紧压机械压制成青砖茶。红茶则是绿茶一定程度发酵而成,比绿茶多了一道工序。制成砖茶后加上晋商自己的商标,再经汉水、长江到汉口集中,而后逆汉水行至与襄阳一水之隔的樊城,再改畜力驮行穿越河南一路北上转到张家口或归化呼和浩特,直到恰克图销售,回程时携带蒙俄特产如毛皮等商品一路贩卖,银子到手了再支付茶农余下货款。刨去原茶成本、人工、运费、税费、买路钱温和强盗、医药费或伤残补助金或抚恤金暴怒强盗、官府行贿费用、分红等等之外,利润依然能达到惊人的100%到200%。

俄商则从恰克图运至莫斯科,利润有数倍之多,倘若运至波罗的海港口、首都圣彼得堡再转运到北欧、西欧销售,俄商利润更丰厚,最高时几乎可达1000%,俄国政府也能因此收取到巨额税收。因此俄国前往清地贩茶之人如过江之鲫,并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用各种科技及力量推动茶叶贸易。俄国政府后来还铺设了莫斯科经海参崴到上海的电报1865年开通,修通了贯通欧亚的西伯利亚铁路1901年开通,并开创了汉口-海参崴或敖德萨水路-莫斯科铁路的水陆联运方式,争取到更多的货源,节省了更多的运输时间,大大提高了信息、运输、销售的效率。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咸丰三年1853年攻破南京,势力直达江浙闽,并且封锁长江,至此福建武夷山茶路断绝。晋商为了完成茶叶交易,保证商业信誉,转而在开战较少的两湖地区的湖北蒲圻县羊楼峒、湖南临湘县羊楼司和聂家市及咸宁、崇阳、通山等地,教会当地人种植茶树及红茶发酵、制砖技术,并沿用福建茶叶代销方式,以保证茶叶品质,逐渐从福建武夷山茶叶转变成为销售两湖茶叶,形成的茶叶之路的新格局。至此清俄茶叶之路进入第二阶段-两湖-恰克图阶段。俄人对两湖地区的茶叶品质赞不绝口,尤其对直接在茶砖上凹出“川”字的长顺川后改名为长裕川等晋商的茶砖最为满意。直到现代,俄罗斯人的茶叶采购清单上依然写明“川”牌红、青砖茶,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际名牌产品。

如果清俄贸易依然按此模式进行的话,晋商将继续垄断清俄茶叶贸易,其财富将富可敌国,无人匹敌。只可惜“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同治元年1862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签订,俄人取得在大清内地直接采购茶叶和开设茶叶加工厂的权利,而且所交税率比别国低了三分之一。从此,俄人也开始在两湖地区采购茶叶及开厂压制砖茶,晋商就从以前的生意合作伙伴的角色转变成竞争对手,利润被削减不少。从此恰克图的茶叶贸易开始衰落直至消亡,大宗交易转移到水网密布、九省通衢的汉口,俄商甚至直接将工厂搬迁至汉口生产,汉口的黄金时代来临。清俄茶叶贸易进入到第三阶段-清俄汉口竞争阶段。

然而,俄人利用电报等先进信息手段及时掌握国内最新茶叶销售行情和动态,并且运用水路联运方式,采购和销售额开始超越并与晋商越拉越远,逐渐主导了清俄茶叶贸易。不久庚子年1900年义和团闹事,以“刀枪不入、扶清灭洋”蛊惑朝廷,各地均出现攻击外国人及华人教众事件,甚至攻击天津外国使馆区,最终老佛爷下懿旨对11国开战,酿成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由于战败后要支付列强巨额战争赔款,清廷不得不将其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大幅提高了各项税收。晋商一度支付的茶税竟达到货款的54%,而俄人所纳税额仅为晋商十分之一。宣统元年1909年,俄国又单方面对在俄国的清商征收重税,晋商最终在价格上完全丧失了竞争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成为真千金,我创翻全家 异能刑警 重生1984:涅槃如火,岁月如歌 神级狂少去修仙 我在娱乐圈里选老公 天师离婚:前妻悔不当初! 带狗恶棍:开局逼疯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