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兰阅读之家

没有诗意的战争(代译后记)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芷兰阅读之家】地址:www.zhilanyuedu.com

个人”,大概等于“一个躯干加一颗头”。但当敌人的身体渐渐冷却,热迹在红外线瞄准镜里消失时,死亡的阴影爬上心头。士兵望着尸体,意识到那个死去的人也曾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有血有肉、有父母妻儿的人。他联想到同伴的死,想到自己的死——死亡忽然像停尸房阴冷的空气一样触手可及。死亡让所有人成为同胞。

无论士兵的外表多么冷酷,在杀人之后,谁也无法逃避对自身善恶的拷问。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折磨——别忘了那些士兵不过是二十岁上下的孩子。他们中的很多人,想要行善,却无情地被现实击溃,难以抑制自己的恐惧和愤怒,只能刻意压抑善念,渴望变得比环境更强硬、更残忍。《火窑中的祈祷》中,年迈的康奈利牧师在提到战争的恶行时写道:……只是罪恶的爆发,而非罪恶本身。永远别忘记这一点,否则你可能失去对人性弱点的怜悯。罪恶是一件孤独的事,它是包裹着灵魂的虫,使灵魂无法触及爱、快乐,无法与他人或上帝沟通。那种深陷孤独、无人倾听、无人理解、无人回应其哭喊的感觉仿佛一种疾病……士兵是孤独的。虽然他们总是结队出行,虽然他们互相飙脏话、讲黄色笑话,虽然他们通过玩电子游戏、手淫、召妓来缓解压力。他们把痛苦埋在心底,派遣结束之后那些画面才一一浮现。他们痛苦、愤怒、迷茫、悔恨,希望向人倾诉却不知如何开口。他们反感普通人对于战争一切先入为主的想法,无论他们是支持还是反对战争。在《心理战》中,身为心理战特种兵的“我”面对无法理解自己的父亲爆发出莫名之火,喊出了在费卢杰战场上用过的每一句脏话——“我替他诅咒也诅咒他,用英语、伊拉克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古兰经阿拉伯语、贝都因俚语。”后来“我”向同班的女孩复述这一切,微笑着等待女孩的愤怒,没想到她“走近我,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她的触摸轻柔而温暖”。“我”第一次感到不知所措。聆听,是疗伤的开始。

讲述与聆听,这大概也是克莱希望与读者建立的一种关系。他擦亮镜头,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战场的原貌。没有判断,唯有呈现。伊拉克的沙漠白天酷热、夜晚寒冷,这种昼夜交替的冷暖没有生死的隐喻。沙漠只是沙漠,战争也只是战争。

美军士兵的一个派遣期是七个月,我翻译这本书恰好也花了七个月,差不多用去了全部的业余时间。标题故事《重新派遣》里说,在派遣期内,士兵时刻将全副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瞬间,然后忘记这个瞬间,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刻——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瞬间,连成七个月长的派遣期。这大概也是我在自己的“派遣期”内的状态。在翻译《火窑中的祈祷》一篇时,我正准备做一个小手术。记得那天换上病号服,在床边的小桌上敲键盘,康奈利牧师的那封信仿佛一支烛光,让我感到温暖。现在我仍会不经意回想起那个瞬间。很感激这本书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同样感激我的编辑索马里和彭伦老师,以及张芸老师和Velli老师的帮助。

亚可2016.12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空战帝 万人迷omega幸村 媚骨娇嗔(重生) 美人妻女侦探司空月儿 反派认女主作师尊[穿书] 重生归来:玄学千金在线打脸 在柯学世界重建三刻构想